上班时工资高的人退休后养老金一定会更高吗?从理论上来说,退休后的养老金和上班时的工资是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的。在大多数情形下,上班时工资越高的人,退休后的养老金也会更高,但养老金是由多种综合因素确定的,个别人在职时工资高,但退休后不一定很高。
养老金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缴费基数、缴费年限,地区之间的差别对养老金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养老金的计算,除了退休时所在地区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以外,最重要的因素是自己的缴费基数。缴费基数越高的人,退休时的平均缴费指数就会越高,缴费指数转化为指数化缴费工资,也就是所占上年度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的比例。
按照社保法的规定,在职职工是按照本人的实际工资作为缴费基数,只有当本人的实际工资低于上年度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的60%时,才能按照上年度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月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当自己的实际工资高于上年度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的300%时,只能按照上年度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的300%作为缴费基数。
在职职工个人按照本人的实际工资作为缴费基数,用人单位也是按照本人的实际工资进行缴纳,只是缴费比例不同而已。但在办理退休时,是不看单位缴费多少,只看本人的缴费指数。所谓的缴费指数是个人的缴费基数除以上年度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的比例,最低的为60%,最高的为300%。
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工作的职工,由于能按照本人的实际工资缴费。大部分人的实际工资都会高于上年度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月平均工资,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缴费基数。比如自己的工资是每月6000元,当年社保部门公布的缴费基数是6500元,那么缴费指数就是92.3%,如果本人的实际工资是8000元,缴费基数是6500元,那么缴费指数就是123.08%。
凡是按照本人实际工资缴纳养老保险的,本人的实际工资越高,缴费指数就会越高,计入个人账户的余额也就是会越高。在同一个地区办理退休,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形下,肯定是在职时的工资越高,退休后的养老金就会越高。这就是为什么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职工养老金更高的原因所在。
但很多在民营企业工作的职工,就不那么幸运了,虽然在职时的工资很高,有的每个月可以领取好几万,有的还是年薪制。但民营企业的老板,为了节约人力资源成本,不愿意按照职工本人的实际工资来作为缴费基数,因为职工交的多,单位要比职工多缴纳一倍。但迫于职工的压力,政府的监督,民营企业的老板,只能按照当地社保部门公布的缴费下限为职工缴纳社保,导致这部分职工在职时工资非常高,但退休后所领取的养老金却是最低的。
综上所述,在职时的工资高,只有按照本人的实际工资缴纳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越长的情形下,自己退休后的养老金才会更高;如果在职时的工资很高,但单位缴纳养老保险时不按照本人的实际工作缴纳,而是按照缴费下限进行缴纳的,退休后的养老金也是不会高的。最终还是那句话,多缴多得,长缴多得,这是解决养老金高低的最重要的根本原则。
(责任编辑:admin)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