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三大工业城市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工业GDP)全部突破万亿大关,且工业总产值集体迈入4万亿俱乐部。
要知道,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仅有24个万亿GDP城市,沪深苏三市单就工业GDP体量,就超过了90%以上的地市。
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市和工业第一大市,广东共有深圳、广州、佛山、东莞4市进入十强,足见制造业底蕴之厚、实力之强。
江苏虽然GDP不及广东,但工业增加值与广东几乎不相上下,苏州、无锡两市进入十强俱乐部,而南京、南通、常州工业实力同样不弱,发展相对均衡。
苏州的电子,佛山的智能家电,无锡的机械,东莞的智能手机、泉州的纺织鞋服,在行业内外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正是因为没有省会或计划单列市、直辖市具有的强资源集聚能力,这些地市才得以专心发展制造业,从而脱颖而出。
作为我国工业体量最大的三个城市,上海、深圳、苏州一直是你追我赶,上海长期作为领跑者,深圳苏州各有所长。
2022年,深圳工业增加值达1.13万亿,首次超过上海的1.08万亿,跻身工业增加值第一大市。
在此之前,深圳工业总产值已经连续4年位居全国之首,此番工业增加值的突破,意味着,深圳第一次成了双料工业第一大市。
原因不难理解,总产值是整体产出,而增加值需要扣除原材料、能源等中间投入,更具含金量,更能看出城市的真正工业实力。
长期以来,深圳以电子信息产业为第一大支柱产业,但近年来,在新能源的时代风口中,深圳勇立潮头之上。
一个比亚迪就足以说明一切。这家总部位于深圳的企业,堪称2022年汽车行业最大搅局者,一年卖了180多万新能源车,超过特斯拉勇夺全球第一。
有意思的是,以高新产业着称的深圳,反而有着一项极为传统却贡献不菲的产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当然,深圳本土并没有石油资源,但中海油深圳分公司在我国第二大海上油田——南海东部油田开采的石油,部分最终计入了深圳的GDP,这一现象少为人知。
当然,石油产业占比极小,深圳工业仍旧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主要支柱,这些高新制造业才是深圳的线
衡量城市的工业属性,一个是看工业排名与GDP排名的差距,另一个看工业增加值占全部GDP的比重。
作为“世界工厂”的一员,佛山、东莞遥遥领先并不令人意外,两地的工业实力足以与广州相提并论,一个是智能家电的王者,一个是智能手机的总部基地。
以城市来看,深圳以4个集群跻身榜首,上海、广州、苏州、成都、佛山、东莞、无锡以3大集群位居前列。
制造业单项冠军,指的是在某一细分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占率位居全国乃至全球前列,代表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最高水平和市场活力。
(责任编辑:admin)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