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1.78亿元,同比下降12.48%;归母净利润7.36亿元,同比下降88.84%;扣非归母净利润-15.84亿元,同比下降137.37%。
其中第二季度公司营业收入422.04亿元,同比增长2.60%,环比增长11.14%;归母净利润4.88亿元,同比下降77.87%,环比增长97.52%;扣非归母净利润0.83亿元,同比下降88.53%,环比增长105.01%。
2023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162.44亿元,二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61.21亿元。
上半年亏损的10.5代线六月已实现单月盈利,B17七月份实现单月盈利。当前TV面板价格仍处于涨势中,所以短期来看,三季度业绩值得期待。
所有面板上市公司中,可以明显看出京东方的经营能力最为出色,特别是当前IT面板价格没有明显上涨的情况下,其合肥B3、B5以及重庆B8三条IT线 OLED线亿元,首度实现半年度盈利。
随着年初TV面板价格的止跌上升,京东方A今年走势相对强势,但三月和七月都在4.40元附近遇阻回落。特别是7月以来,北向资金持续减持,由6月30日持股33.07亿股一路减至8月29日的26.18亿股,导致此轮4.43元跌至3.73元、幅度达15.80%的回调。
另外,在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董事长陈炎顺表示,G8.6 IT OLED 项目仍处于论证阶段,没有再融资计划。
如果说宁德是动力电池领导者,那隆基毫无疑问是光伏电池之王。连续的产能扩张加上行业快速增长,公司成为了光伏平价时代最大的赢家。
7月中旬以来,新能源板块持续下跌,跌幅较大,主要原因分为有二:一类是对2024年景气度以及供需的担忧,对其利润不确定的担忧,而近期出口数据和产品价格加剧行业景气度的担忧,情绪对板块的投资影响较大;二是供需失衡导致盈利下滑,处于利润下滑迭加杀估值的状态。
。公募仓位较高难以调仓,而仓位较低的私募以及净卖出的外资是当前决定板块的边际资金,前者需要看到筑底信号,后者是筑底信号+汇率。目前看筑底信号已到。
但针对融资新规,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额再融资将实施预沟通机制,更关注融资必要性和发行实际,这点对新能源板块影响较大,比如晶科上市1年多大额融资3次,拿着股民的钱去内卷打价格战,这样的情形以后会减少,利好板块长期盈利。
动力电池格局清晰,盈利趋势较好;光伏主产业链超跌,在排产提升迭加上游涨价背景下,组件价格短期有望筑底回升;储能装机国内继续高增长,海外户储去库存趋于尾声。
此前有担忧,海外市场监管趋严,需求可能不行。但中报业绩披露期已过,隆基中报的业绩表现尚可: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28.3%至646.6亿元,归母净利润91.8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二季度55.4亿元,同比增长45%,环比增长52%,单季利润创历史新高。
公司的股价从最高73.2元跌至最低24.79元,仅剩下三分之一,市值2000亿,当前动态PE仅有11倍,可以说股价跌透,在手先进560+亿元,扣掉这部分估值更低。即便最终没有反弹,这个位置的安全边际也很高。
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市场之前一直担忧公司长期成长性受损。但从中报反馈的信息看,公司对新建产能项目提前做好市场评估和系统规划,加快推进 Hi-MO 6、Hi-MO 7等新产品的技术升级和扩产项目。公司手上还有560亿的现金,未来可用于扩产先进产能。
光伏行业现在就是低渗透率的新技术打头,比如主打TOPCON钧达股份前面的反弹就明显好于其他公司,一波反弹涨幅8成。因为这是个1.4万亿的行业,任何一项新技术都能获得千亿以上的成长空间,低渗透率意味着,只要能量产就能有大的空间,资金愿意给这些新技术企业估值溢价。随着隆基先进产能上量,后续估值有望回升。
从国内来看,半导体设备具备较大的替代空间。根据芯谋研究的数据,在2020至2023年间,中国大陆的晶圆厂采购中,国产设备厂商的销售额从9.9亿美元增长至33亿美元,市场占比从7%增加至11%,市场占比快速提高。从中长期来看,半导体设备国产率还有巨大提升空间。
根据Gartner,2021年公司在刻蚀、CVD、PVD、ALD、热处理全球市占率分别为2.0%、0.2%、2.0%、0.4%、1.0%,仍处于较低水平。
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147亿元、归母净利润23.5亿元。规模国内企业排第一,高端电子工艺装备及精密电子元器件两大主业板块在国内市场均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公司刻蚀、薄膜沉积、炉管及清洗设备均批量供应市场,形成了半导体设备平台型企业,客户覆盖中芯、华虹、长存、积塔等国内头部晶圆厂。
在国产替代的大背景下,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的合同负债为85.8亿元,同比增长51.2%,存货167.3亿元,同比增长56.2%,可以侧面看出公司在手订单充足。
2022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51.7%,净利润同比增长118%;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收84.2亿元,同比增长54.8%,净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138.4%。可以看出即使经历了疫情,公司仍然处于高速成长的状态,这种高速成长是在中美科技对抗背景下,中国企业为了突破芯片卡脖子难题,而抱团奋斗,实现国产化替代的大背景下实现的。
为什么是现在?华为Mate60发售的日期正好是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访华的日子,这款手机甚至没有经过发布会直接开售,华为这款手机采用的是自研的麒麟芯片,这也意味着华为在芯片领域已经突破,这带给中国消费者和投资者极大的信心。华为在芯片领域的突破,也意味着国产芯片未来的量会上一个大台阶,
(责任编辑:admin)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