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几乎是一条默认的社会规则,但这种心理正是导致现实生活中忘恩负义之徒众多的原因,带个“之一”吧。
其实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最麻烦的恰恰是因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观念的流行,因为这怎么看都像是以小博大的投资交易。
李瓶儿经常送好东西给潘金莲,但潘金莲认为这是非奸即盗,如果你没亏心事,如果你不想拉拢我,为什么要对我这么好?
李瓶儿的大度也确实赢得了西门庆的尊宠,可要是追究她对潘金莲的好到底有没有这个目的,那就真的说不清了。
无论怎样,只要这么一想,不是潘金莲亏欠李瓶儿,反倒是李瓶儿亏欠了潘金莲,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李瓶儿做的越多,就越是坐实了潘金莲心目中的邪恶存在,后来痛下杀手也就没什么心理负担了。
就是有这样的人,你对之越好,给自己挖的坑就越大,因为从一开始,这种人就认定了你的援助之举实则精细(或奸诈)的投资。况且,质疑动机也算是咱同胞硕果累累的特产。
譬如对待一些国际社会的援助,提防黄鼠狼给鸡拜年的心态是可以有的,但一边拿着人家的好处,一边公然地叫嚣仇视,这算哪档子事呢?
我们之所以感到忘恩负义之徒众多,除了因为受恩惠的一方不厚道,施予恩惠的一方往往也谈不上大度。
当你帮助了一个人,且并不图什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方也没对你做什么有损或不敬的事,可你还是会觉得此人良心喂了狗,这是为什么?
曾经因为经济条件还行,我父母时常会给亲戚一些帮助,于是烦恼便来了,他们并不寻求亲戚们的回报,但却时常会因为感到亲戚们态度上的不尊重而不愉快。其实我觉得亲戚们并没有不尊重的意思,甚至谈不上用错了表情和言辞,倘若放在平时,这就不算事。
与之对应的则是亲戚们也变得敏感了起来,倘若放在平时,原本就是一句普普通通的话,可一旦产生了提供帮助和接受帮助的关系,当我父母再说这话时,便成了高高在上的指指点点,究其原因,肯定是因为帮了点小忙就觉得自己了不起。
亲戚之间的关系也会越帮越糟,受此影响,我小的时候就知道对父母说:“帮助了人,转身忘了就好。”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借了朋友的钱,即使朋友不催还,他也要抓紧还了的原因,因为欠钱的感觉不好受,而这种不好受并非全是经济压力。
《金瓶梅》里的应伯爵也经常得到西门庆的帮助,他们虽然表面是朋友和结拜兄弟的关系,但实质上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不平等关系。
应伯爵虽然有求于西门庆,西门庆虽然也经常满足他的要求,但这很难让跳梁小丑似的应伯爵心里没有恨意和不屑。
当我们在批评应伯爵的忘恩负义时,除了他的道德因素,还应该考虑到这点,真的不是所有人(或者说很少有人)都可以做到《红楼梦》里刘姥姥的那种豁达。
此人当了个小官是因为西门庆的关系,没钱上任,也是西门庆豪借了他一百两银子。此人不仅不思回报,还在西门庆死后对其家人做出了落井下石的事。
《红楼梦》里的贾雨村也是这种类型的忘恩负义,这是一种没有悬念和误解的忘恩负义,这是一个明明白白的道德问题,而不是技术操作问题,生活中很多的忘恩负义是潘金莲和李瓶儿之间的那种,双方不在一个频道。
社会上流传的正能量故事有限,再加上各位的亲身经历,如果你困惑于现实中忘恩负义的人和事很多,希望这篇能够作出一些解答。
最后,你帮助了别人,对方却坑了你,这里没有什么误解,忘恩负义的人也知道自己在干忘恩负义的事。
这本书知名度甚广,但阅读门槛挺高,我是看的稀里糊涂,因此不推荐生物学基础不够的人阅读,但这并不影响我分享。
(责任编辑:admin)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