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电影《八佰》正在各大院线上映,故事以淞沪会战为背景,讲述的是“八佰壮士”保卫四行仓库的故事。影片中一方为优势装备和优势兵力对四行仓库猖狂进攻的日本军队,另一方是一些曾经的逃兵、坚守抵抗的国军将士,在敌我对比悬殊、明知不可守而必守的情况下,“八佰勇士”们以血肉之躯固守四行仓库,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精彩故事,很多观众为之流泪。历史是残酷的,“八佰壮士”固然英勇,可淞沪会战还是失败了,以上海沦陷收场。对于失败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综合来说就是当时的中国和日本之间差距太大。这让我想起了13年之后的抗美援朝,当时志愿军部队的差距与美军相比也不小,甚至比淞沪会战时中日对比还大,为什么前者输了,后者赢了呢?值得仔细研究。
为什么淞沪会战国军会败?从兵员素质上分析,抗战初期的日本军队实行的是军国主义全民作战,这些日本兵在国内被疯狂洗脑,训练过程异常残酷,军官与士兵的训练素质水平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营养充足,身体状态达到最佳,在法西斯思想的包围下,这些人拼命冲锋,无惧死亡,俨然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杀人工具。反观国军将士,脱胎于军阀混战,军队内部派系林立,没有坚定的信仰,营养不足,缺乏应有的训练,以散沙之国军对抗精神、训练都格外严苛的日军,兵员素质上已无法相比。
武器装备和战术指挥上,国军与日军同样存在巨大的差距(详见我的文章《八佰》不曾告诉你残酷:80万国军为什么打不过20万日军?)。此外蒋介石的胡乱指挥也为国军在淞沪战场的悲剧凭添悲壮的一笔。作为国民政府的最高领导,蒋介石深知中日之间的差距,因此在他心灵深处始终寄希望于国际调停,通过其他国家的干涉来制衡日本。淞沪会战最后阶段,蒋介石因幻想九国公约签字国的干涉,拖延了撤退时机,此时西方各国采取绥靖政策,对蒋介石不予理睬。几天后,当日军对中国军队形成包围之后,部分部队为避免被围已经自行组织撤退。蒋介石仍死抱着对国联不切实际的幻想,迟迟不肯下令后撤,耽误了宝贵的时间。最终使大部队撤退的时候成为了日军飞机大炮的活靶子,大撤退变成了大溃逃,12万守军各自为战,无法统一作战,数天上海就告陷。
更重要的是,整个淞沪会战与日军较量的始终为国军部队,没有做到广泛的群众参与。究其原因追溯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等革命先驱始终奉行的是一种精英政治的路线,集合各行各业的人才、翘楚参与政府管理,对于基层广大民众则没有具体分配。这种治国理念被一直延续,直到抗战,弊端显现。对此正面战场会战,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国军不可谓不应用,不可谓不怕牺牲,但由于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参与作战,损失惨重,导致一败再败。这也是国军正面迎战日军失败的根源。
与之相反,抗美援朝近三年时间,我人民志愿军充分做到了发动群众,团结朝鲜人民军积极作战。物资短缺,各行各业捐款无数;伙食不够,全民制作“炒面”,就连功德林里面的国民党战犯都积极参与制作,这一刻,他们也是志愿军的后勤大队;战争惨烈,牺牲众多,人民军顶不住,志愿军接上,志愿军受伤,人民军帮忙救治,朝鲜战场,朝鲜人民军与中国人民志愿军互帮互助,共同对敌。毫不夸张的说,抗美援朝时期的发动群众是抗日战场国军无法做到的,这也是我们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
抗日战场上的胡乱指挥,在朝鲜战场上几乎没有。参与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多为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双重考验的部队,作战勇敢、经验丰富。其战斗力就算蒋介石最倚仗的黄埔中央军也未必是对手,更遑论其他军阀部队了。总司令彭德怀、代司令邓华等对中美之间的差距,分析客观,用战术得当,从入朝初期的运动战转入僵持三八线时期的阵地战,几乎每次战役都能根据实际条件给对方以重创。外援上,有苏联空军的帮助。在国内,苏联空军协助我方组建空军部队;在中朝边境,苏联空军严阵以待,时刻保持战斗队形谨防美军偷袭。短短一年时间,我空军部队就出现在朝鲜上空,与美军实战,重创美军,将美军的空中优势逐渐压回到三八线。
抗日战场蒋介石祈求国际干涉,朝鲜战争爆发,美军仁川登陆威胁我国安全时,我们是怎么反应的呢?二战之后,美苏成为超级大国,开始冷战。这两个国家都在避免在战场上的直接较量。苏联虽然在新中国成立后很快与我国建交,但让斯大林直接派兵到朝鲜支援显然不可能。新中国刚成立一周年,百废待兴,能帮助中国的只有苏联,所以指望国际调停已然不可能。即便如此,在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在我们一穷二白的时候,我们也要出兵,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指望别人,永远靠不住,这一仗,只能靠我们自己,最终结果不言自明。
最后再来说说我们的制胜法宝吧-----我们最可爱的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命令发出之后,不少在南方作战的部队调往前线,时值深秋,朝鲜的秋冬异常寒冷。由于战事紧急,他们在中朝边境很多人根本来不及更换棉衣,就仓促入朝。很多可爱的战士被冻伤、冻死。长津湖一战,美军王牌被我军重创,125名志愿军战士为了狙击美军,宁死不退,成就“冰雕连”。
上甘岭战役中,敌军向上甘岭发射三十余万发炮弹、五百余枚航弹,上甘岭主峰标高被削低整整两米,寸草不生。即便如此,我军仍在坚决抵抗,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志愿军战士在坑道内给养困难,志愿军十五军党委集钱在平壤买了20000多个苹果,并规定谁送进坑道一篓苹果,立二等功一次。一直到上甘岭战役打完,没有一篓苹果送进坑道,只有一个苹果送进去,送果员全部牺牲,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7连连长张计发回忆说:那时,一名负责运输弹药的战士扛来2箱手榴弹,顺便送给我一个苹果。就这么一个苹果,全连转了几圈吃不下去。那会儿,因为喝不上水,我们口干得话都说不出来,步谈机话务员急得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为的是打出血,用来滋润喉咙,以保证能够与上级联系。我先让话务员吃,他用手掂了掂,传给通信员,通信员又传给司号员、卫生员,大家都觉得自己不应该吃。几十年过去了,那情景历历在目。
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抱起最后的炸药包,冲入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双腿被敌炮弹炸断,以坚强的意志来回爬行指挥,拉响最后一颗手雷,与敌同归于尽的孙占元;为避免暴露潜伏部队,放弃自救,任凭烈火吞噬自己的邱少云……这些最可爱的战士,最值得崇敬的英雄们,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朝鲜战场上我们才会无惧美军的飞机大炮,取得最终的胜利。谁是最可爱的人?伟大的共和国卫士们。让我们向你们致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admin)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