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家庭最大的认知误区:老人没有义务帮忙带孩子
时间:2024-06-08 08:46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62

  女博主发帖称,自己以前一直觉得,老人抚养子女到18岁甚至是结婚成家,他们的义务就完成了,完全没有义务帮忙带娃。

  自己带娃的,哪怕大学上的是985、211,统统回归家庭当全职妈妈,婆媳关系紧张;全家靠丈夫一个人养活,夫妻俩总为五斗米陷入无尽争吵。

  而如果你还深信网上“老人没有义务带娃”的观点,坚持自己带娃,有可能导致自己最后骑虎难下的窘境。

  搁以前,她可是天天化着精致的妆容、踩着恨天高,周末约着小姐妹出去逛街的辣妈。现在,完全像变了一个人,一脸憔悴。

  闺蜜以为自己松了一口气,却不曾想,自己经验不足,照顾两个孩子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又险些丢了工作,日后恐怕也不好过。

  只看义务,不论感情,亲情便成了一种等价交换,婆媳之情也沦为“你不帮我带孩子,我就不给你养老”。

  人家说,人至暮年,最幸福不过是三代同堂、老有所依。没有帮子女带娃,晚年有可能陷入孤苦无依的境地。

  结婚前,她婆婆便丑话说在前头,表示自己只想好好享受晚年生活;儿媳妇也很理解,老人操劳了一辈子很辛苦。

  后来孩子出生,她才意识到自己无法投入百分百的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上,但请保姆的话,一方面顾虑价格昂贵,另一方面也不放心。

  婆婆当然乐意啊!儿媳妇安心赚钱,自己陪伴孙子又能休假出去玩,同时还增加一份收入,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仔细观察周围过得好的家庭,基本都是一家人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家庭的生产力才能得以大幅度提升。

  尤其是对于扎根城市的农村家庭来说,如果能说服老人帮忙,年轻人安心打拼,才能解决当下的紧要难题,缓解小家经济压力。

  因为帮忙带娃就意味着,没有自己的社交,无法自由活动,耗费精力和年迈的身体的同时,有时候还得出力又出钱。

  孩子奶奶把媳妇告上了法庭,以“自己60周岁无收入来源,常年抚养孙女应得到经济补偿”为由,索要10万元“带孙费”,结果却惨遭驳回。

  本是颐养天年、等子女赡养自己的阶段,老人好心帮带孩子,未收到过一分钱却落个如此下场。试问,谁更寒心呢?

  他们既然愿意放弃闲适的晚年生活,成为一个带娃“老漂族”,我们身为子女,也理当用心经营好这份恩情,主动做好4件事:

  很多老人一辈子没怎么出过远门,来到新环境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一样,有的还与老伴“天各一方”,会有很强的孤独感。

  体谅老人的辛苦,平日里多些好话或者买些小礼物,也可以支付报酬,以感恩他们的时间、精力和牺牲。这种支付也被视为对他们劳动的尊重和认可。

  父母上了年纪,体力和精力都跟不上孩子,有时候一连几天都睡不了好觉,常常硬撑着头皮去应付和照顾。

  我们也不是生来就会教育小孩的,不妨换个心态,和父母一起探讨和学习新时代教育方式,保持一致的意见,孩子也会比较听话好管。

  很多生娃后过得不如意的家庭,往往都是因为没有在家庭人员配置上做好规划,老人和子女之间出现嫌隙,各不退让,最后家财散尽,一片狼藉。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本文相关评论
栏目导航
相关搜索
最新标签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