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4号线全线轨通“东西大动脉”距通车更近一步!
时间:2024-06-18 19:46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188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作为一项投资高、工期长、施工组织难度大的复杂项目,如何合理安排工程建设工期,确保整个工程按计划进行,是地铁施工中的一大难点。

  地铁建设施工过程中,一般按照“洞通”、“轨通”、“电通”、“系统联调”和“通车试运行”这一关键路线号线洞通后,铺轨单位与土建单位紧密衔接、配合,克服了疫情影响和交叉作业等诸多困难,铺轨工作以“倍速”推进。

  地铁4号线铺轨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在铺轨高峰期,同时开工20多个作业面,大型机械设备投入百余台,施工人数多达1500余人,创人机投入之最。

  地铁4号线贯穿新老城区,沿线学校、医院、居民区众多。为了应对复杂的施工条件,减少对地面结构以及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4号线铺轨过程中采用了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等6种道床,减振类型多样、道床形式复杂、工序转换频繁,创青岛地铁道床形式复杂之最。

  地铁4号线轨道工程施工,存在作业面不连续、施工场地狭小、交叉施工多等状况。为此,建设单位在原有4座铺轨基地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人民会堂站、劲松七路站、董家下庄站、南宅科站、沙子口站5个散铺基地,全面加大机械设备和人力投入,多点多面同步施工。

  目前,地铁4号线已进入站后工程全面建设阶段,机电、供电工程完成近半,装饰装修工程也已全面进场。全线轨通后将全面推进全线电通,组织开展限界检查、冷热滑、动车调试和综合联调工作,力争早日开通。

  地铁4号线条轨道交通线路实现换乘。这条线路穿越市南海滨风景区、崂山风景名胜区等多处风景名胜区,途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本部)、青岛市立医院、青岛市初级实验中学等11所学校和8家医院,是一条名副其实的中心线、旅游线、教育线、医疗线。全线开通后,将大大改善城市路面交通状况,在构筑现代化快速交通体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在这座城市里,9条地铁线万余名建设者奋战在一线。轨道建设者们开足马力,置身在火热的建设氛围中。

  今年,青岛地铁建设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既有的4号线号线号线南段土建工程将加快建设;三期首批开工线号线号线二期将加快推进征地拆迁、管迁、绿迁、调流等前期工作;三期规划二批次线号线月底开工。

  4月20日,地铁2号线西延段轮渡站首件顶板浇筑完成,为项目后续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2号线千米,共有轮渡站、小港站、国际邮轮港站三座车站。目前,国际邮轮港站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地铁三期规划的项目之一、地铁2号线个施工工区,目前已完成一期绿迁总量的98%,雨污水管线迁改已开始施工,调流路施工已进场。

  4月27日,全国首座全方位装配式地铁车站青岛地铁6号线可洛石站主体结构拼装顺利完成。6号线整体位于西海岸新区,截至目前,一期工程全线车站主体土石方开挖全部完成,5座车站封顶,7个单线区间贯通。

  青岛地铁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开展。按照计划,今年上半年,三期规划7条线路全部开工后,全市在建线公里,青岛轨道交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建设新阶段。

  地铁建设,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青岛全面推动地铁建设,为持续推动城市功能品质提升贡献力量,让市民出行更通畅,让城市空间布局更合理,让城市承载能力更强大。

  100天来,6分钟穿越胶州湾的风驰电掣,地铁线网通达度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跃迁,这条跨海线路,让东西两岸市民生活圈进一步扩大。

  一条条地铁新线的建成,浸润着众多建设者的心血和汗水,也让居住在这座城里的人更有幸福感。青岛地铁的建设,在铿锵步伐中继续大踏步前进。

  青岛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地铁三期规划线路全部开工建设,加快总里程219公里的11条线号线试运行,全部建成后运营里程将达到503公里,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青岛”。

  作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八大领域攻坚任务之一,地铁建设及地铁沿线开发建设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3月24日,青岛地铁集团发布消息:作为青岛TOD开发一号工程和低效片区利用重点工程,位于老沧口的青岛北客站交通商务核心区正式命名为“青岛创新创业活力区”,首批项目已启动招标。

  TOD是推动城市有序更新的重要引擎,通过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进行片区一体化开发,打造集商业、商务、居住、生态和公共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片区中心。未来,更多“地铁新城”将在青岛出现。

  2022年,青岛地铁锚定“建设世界一流地铁,打造一流城市投资建设运营商“的“双一流”目标,围绕“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城市愿景,线路建设全面起势,奋力谱写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篇章。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随着地铁4号线全线轨通,朝着全线通车又迈出了坚实一步,地铁勾勒的美好生活画卷,正在建设者的全力奋斗中铺展开来。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本文相关评论
栏目导航
相关搜索
最新标签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