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企业综合实力指数(2024)和2024中国互联网综合实力百强企业榜单,对中国最具实力的互联网公司进行了系统的盘点。上榜企业既有像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大佬”,也有像拼多多、哔哩哔哩这样的互联网后起之秀,而作为垂直细分赛道企业中的代表,美图已连续8年上榜。
在充满变化和竞争激烈的互联网行业,没有谁能“躺平”。前不久,在各家科技企业纷纷借助“人工智能”这个热词的加持,交出一份份亮眼的财报之时,美图已经依靠“人工智能”驰骋资本市场多年。这家当年凭借着“美图秀秀”这款应用而让中国网民第一次体验到“人工智能”魔力的互联网企业,如今再次因为人工智能新的热潮而站在了新的风口上。从红极一时的美图应用,到进军手机寻找突破,再到如今在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美图经历了一次依靠人工智能不断“变美”的历程。
从“百模大战”到争夺应用场景,在如今的中国科技领域中,人工智能大模型无疑是最为拥挤和内卷的赛道之一。随着文生图、文生视频、图生视频等的大模型功能层出不穷,如何让这些功能变现,为投入巨大资源研发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企业“造血”,成为了行业面对的新问题。
当众多投身人工智能的科技企业绞尽脑汁希望让用户将人工智能用起来,以求获取用户和应用场景的时候,美图则凭借当年抢下的“先机”而再次因为人工智能新热潮站在了新的风口上。
据美图公司披露的2024上半年财报显示,其总收入16.2亿元,同比增长28.6%。这已经是这家公司连续九次财报实现盈利,也让其商业模式备受外界关注:在2023年,AI技术在中国市场掀起热潮,众多互联网科技公司和AI初创企业纷纷推出自研大模型。美图公司也不甘落后,于2023年6月推出美图奇想大模型,并将其全面应用于旗下的影像与设计产品,如美图秀秀、美图设计室和开拍等。而美图的生成式AI技术不仅增强了影像产品效果,还提高用户的订阅率。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2024上半年总收入与净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生成式AI持续提升产品效果,驱动用户付费,以订阅制为主的影像与设计产品收入保持快速增长,美图的影像与设计产品业务收入达到9.3亿元,同比增长54.5%。截至2024年6月30日,美图的付费订阅用户数超过1081万,创历史新高,付费渗透率约为4.2%。
值得一提的是,相对于其他大模型还在苦于寻找应用场景,美图则已经在B端和C端用户中都找到了“变现之道”。以美图设计室为例,其专注于电商设计AI工作流,2024年上半年的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52%。而聚焦口播视频AI工作流的开拍,用户累计创作内容数突破5000万。此外,视频编辑软件Wink在2024年上半年的月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约99%,成为美图产品矩阵中仅次于美图秀秀和美颜相机的第三大应用。
从美图的财报中可以看出,凭借着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积累,美图的收入结构分为以付费订阅为主的影像与设计产品业务收入、广告业务、美业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几个部分,而丰富的收入结构和实现盈利的营收能力,让美图公司本身在依靠人工智能让用户“变美”的同时,也让自己变得“更美”。
在今年举行的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美图创始人吴欣鸿接受了南方+记者的专访,不仅对如今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也对美图如何在这条拥挤的赛道中占据一席之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大模型短期有点过热,但长期看大模型是很多行业生产力变革的基础,能够推动不同行业的降本增效。”吴欣鸿表示,作为如今人工智能领域最火爆的技术,大模型未来带来的生产力变革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跻身这个人人都看好的赛道时,企业要有清晰的定位和认知。
“在大模型的发展方向上,不同企业要有自身的定位,大互联网企业在通用大模型领域要对焦国际顶尖水平,而更多的企业更适合在应用层面进行突破。但是在这个赛道上,完全不去进行自研大模型的开发来支持自身的业务,又很可能会在赛道中落后于竞争者。”吴欣鸿坦言,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在投入大模型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投入产出比,“烧钱现在很吃力,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应该权衡自身的能力,有多大能力做多大的事。”
用手机拍照,再用美图秀秀一键修图,这种人工智能的效果,早在16年前美图秀秀APP上线后,广大用户就已经体验到了。经过多年的发展后,吴欣鸿对如今美图在人工智能赛道上的定位和思考又有了不同的看法。“美图产品中83%已经用到了AI。”吴欣鸿表示,美图更多的将自身定位在人工智能的应用层面,因为据他判断,AI应用的市场规模是大模型市场的10倍以上。“美图虽然有自研大模型,但是同样会接入其他合适的大模型接口来为我们的应用提供帮助。”在吴欣鸿看来,如今大模型领域虽然存在闭源和开源的发展路径,但是对于定位于应用层面的美图而言,对不同的模式都持开放的态度。“开源和闭源是一个商业行为,这种选择没有对错,美图认为‘天下技术为我所用’,开源和闭源美图都会选用。”吴欣鸿强调,经过多年的探索,美图很清晰地认识到应用才是美图的能力所在。“应用公司应该做好应用,这个市场更大。”
早在2017年,笔者对美图创始人吴欣鸿做过一次采访,彼时站在中国互联网“风口”上的吴欣鸿,可谓意气风发。而在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参加完分论坛后的吴欣鸿难得有半小时的时间,与笔者叙了叙旧。持续高温天气的上海“热情如火”,就算在会场内温度也咄咄逼人,但是远远就见到老朋友的吴欣鸿还是很礼貌地在自己的短袖T恤外穿上了西装,和七年前的初次见面没有变,吴欣鸿还是那个文雅腼腆的CEO。但他所掌舵的美图历经16年,变化很大。
从2008年美图秀秀APP上线年美图公司上市,一直都是美图的“狂飙”时刻。根据2016年10月的数据显示,美图旗下核心6款APP,包括美图秀秀、美拍、美颜相机、BeautyPlus、潮自拍和美妆相机,累加月活用户约为4.56亿,当月产生照片约60亿张。中国主流社交网络上传照片中,约53.5%经过上述应用处理。而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网民数量为7.31亿人,其中手机网民数达6.95亿人。也就是说,当时中国每两个手机网民就有一个是美图的用户。如此“标榜”的数据,让美图上市后市值也是节节攀升,一度市值超千亿港币。
美图高速发展,让彼时的吴欣鸿风光无两。作为国内首台宝马电动超跑i8的车主,吴欣鸿在当年胡润80后富豪榜上,排名第12位,身家达到了65亿元。
然而,互联网市场波诡云谲,说变就变。智能手机普遍都自带修图功能,而单独的修图APP“略显多余”,与此同时,美图手机又在与其他国产手机争夺中未能“笑到最后”。随后数年,伴随着市场环境的低迷,美图的股价也持续走低,从最高的接近23元,一直跌到了近年来最低的0.594元,在站上了移动互联网第一波“风口”后,虽然尝试过做社区和直播甚至“买币”,但后继无力的美图还是失去了方向。
直到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出现,让曾经教育了移动互联网用户“人工智能”会带来什么样的神奇体验的美图,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宝马i8已经卖了。”这次见面聊起车时,吴欣鸿似乎已经不再是那个“天价尝鲜国内第一辆电动超跑”的追风少年了,“事实上我现在很少自己开车了。”
很难想象,那个在10年前就体验过电动超跑加速感的车迷,如今却已经不再追求驾驶的乐趣了。其变化的背后,似乎也折射出吴欣鸿和美图的一个成长的过程:“狂飙”的确能够带来快感,但是更稳健的前行,才是持久之道。
(责任编辑:admin)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