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铁6号线一期南段近期(国庆节前)将开通运营。9月20日上午,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邀请沿线群众代表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师生代表及新闻媒体记者组成的“探访团”,共同走进西安地铁6号线一期南段工程,感受轨道交通发展带来的高效与便捷。
上午10时,本次探访体验活动由西安国际医学中心站启程,乘地铁列车向南行进,行进过程中,乘车的沿线群众代表及高校师生代表,在欢声笑语中一边拍摄沿途车站的风景,一边纷纷组团摆起POSE,拿起事先准备好的标语牌,记录下这一难忘的时刻。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6号线年底开通,线路贯穿高新区,连通长安区、碑林区、雁塔区;该线年底开通,线路沿劳动南路、西大街、东大街、咸宁路一路向东终点至纺织城站,夯实了6号线东西方向骨干线号线一期南段两站的开通运营,将真正意义上实现“完全体”状态下地铁6号线的全线运行。
前来体验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大四女生周若男兴奋地对记者说:“6号线一期南段没有开通前,我们学校师生外出去学校太白校区(北校区)要出学校南校区西门,换乘公共汽车或乘坐出租车到西安国际医学中心站,才能换乘地铁。而从学校南校区东门出,换乘公交出行到太白校区,行车时间更长,马上地铁6号线一期南段通车了,我们外出去西安市中心可以实现‘说走就走’,真的太棒了!”
在地铁西安南站车站,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建设分公司项目管理三中心业主代表姚琎对记者说,6号线一期南段项目始于西安南站,止于西电科大南校区·未来之瞳站,近日将开通以上两座车站及相邻区间,全长4.5公里。西安地铁6号线号线的一部分,其建成通车标志着6号线以“完全体”状态全线贯通运营,将显着优化西安的公共交通网络布局,满足城市交通快速发展需要,还将进一步激发区域经济增长活力,适应城市空间转移,为西安高标准建设“双中心”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姚琎介绍,6号线一期南段项目穿越地裂缝、粉质黏土、砂类土等多种地层,为有针对性地克服不良地质影响,地铁建设者们结合既有建设经验多措并举实现隧道的顺利穿越。为降低中砂层对隧道施工的不利影响,在隧道暗挖施工前,先行采用管井降水,后开挖过程中采用深孔注浆对砂层进行加固,提高砂层掌子面及拱顶稳定性,确保施工安全可控。
同时,为安全穿越线路所经过的地裂缝,结合既往施工经验和现场条件,隧道采用暗挖法施工,起点折返线采用明挖法施工,并考虑分段处理、柔性接头、预留净空等工程技术措施,平稳高效攻克地质难题。
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运营分公司运营二中心客运二部副经理毛腾飞介绍,地铁6号线个月试运行,累计完成通信、信号、屏蔽门等16项调试工作,经过综合联调的实际检验,9月14日已对6号线一期南段进行了竣工验收,确保项目与6号线既有线路系统间的贯通性和匹配性,各相关功能及指标测试均达到设计要求。
毛腾飞说,即将开通的西电科大南校区·未来之瞳站和西安南站,均为地下岛式车站,开通后将为乘客提供一键开关车站、智能客服、智慧票亭,人脸识别等人性化服务,两座车站还将分别设有无障碍直梯,无障碍坡道,为残障等特殊群体出行提供便利。同时将持续落实爱心预约、爱心接力、便民如厕等服务举措,确保广大市民乘客顺利出行。
记者在西电科大南校区·未来之瞳站、西安南站两座地铁车站看到,两车站延续地铁6号线整体风格,融合了西安的厚重底蕴和现代新潮,在车站空间借鉴中国传统建筑屋脊结构形态,打造出独特的连拱地铁空间,同时把管线靠墙面及梁柱两侧排布,为车站中部留出开阔空间,降低了视觉的压抑感,最大限度还原建筑空间本质,兼顾经济实用、安全美观、节能环保。既展现古今长安的文化底蕴,又展现了西安“创新之城”的活力与生机。
西电科大南校区·未来之瞳站站长弥刘锋介绍,该站的文化墙将城市建筑群以艺术化的眼球图形设置为中心,向四周发散,并通过大数据和信息化的相关视觉元素,来展现一个未来数据化、信息化的时代,同时表达用科技放眼未来的内涵,从而展现西安的城市多元形象。
记者同时现场参访了解到,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还联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该站打造了“赓续红色基因,矢志信息报国、科技强国”主题车站,通过聚焦科技强国建设,生动呈现西电科大师生矢志信息报国、科技强国的智慧和力量。
展区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红色办学历史以及学校参与研发的载人航天、探月探火、北斗导航、中国天眼等一批“大国工程”和“大国重器”一一呈现,让过往乘客在地铁出行途中,也能感受到西电科大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西安南站标识设计重点体现铁路交通枢纽的现代发展,以“和谐号”列车为主要表现元素,结合南山景观,体现交通发展对大西安建设的重要性。
该站标识取站名的概念,结合域内西电科大学科建设成果及未来之瞳带来的新发展,提炼西电科大特色专业的元素符号与未来之瞳建筑景观特色,展现大西安的时代精神。
(责任编辑:admin)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