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原名黄安,位于鄂东北大别山南麓,南临武汉,北接河南,东邻麻城,西接黄陂、大悟,倒水河贯穿全境,既可依山盘踞,亦能渡河通江。优越的地理位置,进退可据,为这片土地后来的红色革命奠定了区位条件。
1923年,在董必武直接指导下,红安党组织成立。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安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
1927年,这里打响了黄麻起义第一枪。起义胜利后,这里建立鄂豫皖第一个工农民主政权——红安县农民政府正式成立;建立鄂豫皖第一支革命军队——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这也是红四方面军最初的来源和建军的起点。红安因此成为鄂豫皖抗日民主根据地和中原解放区的主要区域。
红安是鄂豫皖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红四方面军在这里诞生,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在这里重建。直至新中国成立,这里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领导人和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两百多位共和国高级将领。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红安人民为民族解放和独立作出了重大牺牲和卓越贡献,铸就了“万众一心、紧跟党走,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革命老区精神。在1923年到1949年长达26年的革命斗争中,红安14万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其中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2552名。
很多人都以为红安闹革命,是在董必武将红色的种子播撒到红安以后。可很少有人知道,早在20世纪之初,红安便有很多人加入了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革命,如曾任同盟会湖北分会会长的红安八里人阮复,同盟会会员、中共秘密党员红安桐柏人潘怡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红四方面军队的列里,每3个人中就有1个红安人,每4位英烈中就有1个红安籍。徐向前元帅曾为红安题词:“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这是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红安的红色文化贯穿于各个历史时期,各个街道角落、各曲民谣小调中,就像茂密森林,在这片老区沃土深深扎根、欣欣向荣。
站在长胜街街口回望,这条历经战火、饱经沧桑的老街依旧巍巍而立。不过400米的长胜街,曾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苏维埃银行、红军饭堂、中西药局、红四方面军指挥部……众多革命遗址遗迹遍布其中,展现了当年苏维埃政权的雏形。
黄麻纪念园、董必武故居、李先念故居纪念园……这一处处革命英雄曾战斗过的地方,见证了红安为新中国的诞生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卓越贡献。
一是革命文物遗址遗迹资源。红安是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30条红色精品线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湖北最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目的地。
二是革命文化资源。红安流传着众多革命战争年代的民歌、民舞、曲艺戏剧、民间文学等,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送郎当红军》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红安大布、红安花生、红安苕等一大批优质的土特产也搭乘电商销售、直播带货的快车,从大别山区走向全国各地。红色沃土上,不断续写出新的传奇。
来自红色的风流人物、红色的文化气韵、红色的基因传承、红色的发展理念,更源自“万众一心、紧跟党走,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革命老区精神。
(责任编辑:admin)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