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以科技创新绘就“轨道上的青岛”新图景
时间:2025-04-27 22:11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103

  4月25日,青岛地铁智慧城轨示范线号线一期,迎来开通一周年重要节点,用实际效果向岛城市民交出了一份“智慧地铁”的满意的答卷。作为全自主运行系统TACS的示范线号线一期基于城轨数据要素,以人工智能、城轨云、5G等前沿技术为支撑,打造了智慧建造、智慧运行、智慧运维等一系列智慧化系统,不仅大幅提升青岛市民的出行体验,更是重塑了城市轨道交通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绘就了“轨道上的青岛”新图景。

  一年前的4月26日,随着首班列车划破晨曦,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载着科技与未来的想象,驶入城市动脉。当列车自主唤醒后驶向站台,当智慧车站提前识别特殊需求乘客,当巡检机器人不知疲倦穿梭于轨道间,那些曾在科幻电影里震撼人心的场景,在6号线化作触手可及的日常。

  如今,6号线一期满载成果,累计客运量近1700万人次,16项行业对标指标12项“0触发”,13项达到或超过既有线开通同期最优值,正式向城市与乘客递上首份闪耀的年度答卷!

  作为一条建造、运行、运维全过程、全维度智慧化的地铁线号线一期是青岛地铁集十年建设发展经验于一体的落地成果,成为青岛地铁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先行线和示范线,并为国内轨交行业加快数智化转型升级打造了样板。

  来自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一高级中学的吴同学是一位资深的地铁迷。青岛地铁的每条线路他不止坐过,还画过一遍。对于吴同学,地铁6号线就好像他的“阿贝贝”。“我现在上高三,晚上放学我喜欢趴在车头看一会儿,学习一天的压力就没有了。”吴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说。

  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开通后,TACS列车因自主运行迅速走红,成为“网红”打卡地。TACS的应用取消了传统的列车司机室。乘客可以站在车头位置直观感受列车行进过程。地铁列车实现了“自己跑、自己停、自己回”,自己判断运行。

  TACS实现了从传统的“自动运行”到智能的“自主运行”,在技术创新上真正实现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技术跨越,达到国际领先的水平。相较于传统列车控制系统,TACS具备系统可用性更高、运行更智能自主、运营更高效灵活、更有效益、更易互联互通与旧线大优势。

  科技有温度,服务更贴心。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通过AI视觉识别系统,让特殊群体感受到“隐形守护”。去年,轮椅女孩李子萱在6号线一期的无障碍出行体验爆火网络。视频中李子萱没有提前预约,也没有开口寻求帮助,刚一进站车站工作人员已经等候在她乘车的动线上。

  在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轮椅乘客等特殊人群进站后,车站工作人员如同变魔术般及时出现,其背后离不开智慧车站支持。6号线智慧车站可通过AI视频监测识别技术,精准聚焦乘坐轮椅、行动不便等需要帮助的特殊人群,自动开启特殊人群主动服务场景,提供更加精细化、主动式的服务。目前,地铁6号线号线通过构建一套高效智能的智慧运行系统,提升了对行车控制、客流趋势、服务质量等全方位智慧化调控,打造了以乘客为中心的一站式智慧出行服务体系。

  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力量。巡检机器人成为青岛地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

  在接触轨带电工况下,智能巡检机器人巡检列车可提升生产效率75%,每列车每年可节约730人工时。此外,在抓马山主变电所,全部采用供电机器人进行巡视。

  赋能,提质未来:基于人工智能打造新质生产力在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智慧城轨基础上,基于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2024年初,青岛地铁制定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新一代智慧城轨规划,将大模型融入到智慧城轨技术体系,建设智算中心、AI平台、模型测评平台,开展数据治理,研发青铁大模型和智能体,推动城轨运营提质、降本增效。

  基于业务场景驱动,规划了设备维修、乘客服务、运营组织、应急处突、通用服务5个业务大类智能体和18+个场景智能体。已完成供电、车辆、机电和智慧车站4个智能体的上线试运行。

  从缓解交通压力到引领行业变革,青岛地铁正以智慧城轨建设为笔,书写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的新篇章,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注入强劲动能!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本文相关评论
栏目导航
相关搜索
最新标签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