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池州市贵池区牛头山镇牛头山村,地肤子种植基地绿意盎然,随风摇曳的植株宛如碧波荡漾。这个曾经以传统农业為主的村庄,正通过发展特色中药材种植產业,探索出一条生态美、產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為扩大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充分开发牛头山村潜在资源,打造牛头山村特色產业,突破村產业发展瓶颈,有效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為绿色发展胜势,前几年,牛头山村村 “两委” 赴东至、大渡口等地考察调研地肤子產业,学习经验,主动借鉴。
“地肤子是一种藜科植物,适应性强,喜温、喜光、耐干旱,对土壤要求不高,田坎也好、坡地也行,到处都可以生长,当年种植,当年收获。我们村依托‘党建 + 基地 + 產业 + 农户’模式,通过挖掘资源优势,统筹要素整合,流转土地,带领合作社和村民发展地肤子种植產业,现种植地肤子约30亩。” 牛头山村党委书记张正军说道。
据了解,地肤子又叫扫帚苗、地葵、地麦等。地肤子浑身都是 “宝”,其嫩苗可食用,可以拌凉菜、和面粉裹着蒸着吃,口感鲜嫩味美﹔当植株老了以后,茎秆就会变得特别结实,可以用来扎扫帚或做成工艺品,颇具农耕文化特色﹔其 “籽” 可入药,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的功效,广泛用於湿疹、皮肤瘙痒等疾病。
“以前,在家裡一年到头除了做点农活,就找不到其它事情干,自村裡发展种植地肤子后,我就经常到基地这裡打工,每天都能挣到90块钱。” 正在基地打农药的方冬兰是在地肤子种植基地上班的村民之一。最忙的时候,在地肤子种植基地务工的村民,一天都有20余名。
张正军介绍道:“我们地肤子目前的长势比往年好,而且市场价格高,其干籽一斤能卖到8元,干枝丫一斤能卖到1元,一亩地预计可產 1750 斤干枝丫、150斤干籽,一亩地能 2950 余元的收入,30 亩地就有9万余元的收入。带动村民增收的同时也将集体经济收入提高,有效解决部分村民就业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瓶颈的问题。”
一片地肤子,就是一片 “金山银山”。牛头山村通过专业化、规模化种植地肤子,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做强生态农业,切实盘活被闲置的土地资源,同时解决农村留守人员的就业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地肤子种植,不仅让牛头山村干群看到了发展的希望,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了因地制宜发展產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方涛)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admin)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