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一周,疫情相关的话题,基本已经是垄断了全网。所有人的关注焦点都放在了“阳或不阳”上。
距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这些城市早早的就通过发奖励、发红包、发补贴来留人、抢人,为明年抢生产做好充足的准备。
与其在网上争吵的面红耳赤、各种抱怨,还不如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在格局打开的新一年里,该如何提升自己。
就在昨天(12月22日),浙江发布《关于做好元旦春节期间企业稳工稳产并开展对留浙过年省外员工温暖关爱行动的通知》,
其中提出当地政府可结合实际,对春节期间留工的企业,按外省籍参保员工每人不低于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留工补助。
其实在浙江省发布政策之前,其省内的绍兴、义务、宁波、嘉兴等地早早的就推出了“春节留工”措施,真金白银留人、抢人,帮助企业稳生产。
12月22日,宁波出台《关于支持企业稳岗优工促生产的若干举措》,围绕支持企业抢生产先机、持续推进企业降本减负、强化企业要素保障、开展暖心留员工活动等方面提出16项举措。
企业2022、2023使用在宁波缴纳社保满3年,且持有紧缺职业工种高级工职业证书的员工人数,不少于上年的,按每人6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奖励;
春节期间,对包车接回员工返岗的企业,给予50%的车费补助,最高不超过20万;
自主返岗就业的外地员工,给予交通补助,省内100元/人、华东地区300元/人、华东地区以外500元/人;
对元旦春节期间为企业新引进5名员工以上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按500元/人标准给予奖励;
春节期间,留在宁波过年的外地员工,发放总额1000万元的消费券,还要赠送大礼包;
各地政府所有的场馆、体育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向留下过年的员工和家属免费开放;
12月20日绍兴市越城区启动“抢开局、稳增长、促发展”专项行动,倡导春节期间“留工不停产”,推出外地员工返岗激励、用工服务奖励等10项举措。
而今年距离过年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甚至元旦都还没到,“抢人大战”就已经如火如荼了。
一大原因在于,随着疫情政策的逐步全面放开,年前返乡过年的员工势必会增多。特别是这三年来都没怎么回过老家的人,回乡心切。
而疫情还尚未结束,过年期间的人员流动高峰之下,年后这些员工还会不会正常返岗?离职率会不会大幅增加?
另外前文提到的浙江宁波、绍兴、义乌等都是传统劳务输入大市,工厂多、用工需求压力大,因此今年留住员工就成了重中之重。
浙江在全国率先开启了“留人、抢人”行动,很快广东、福建等地也在逐步跟进。
其中,对留晋非公企业会员发放500万元电子消费券,同时也发布免费流量礼包等。
同日,福建安溪县也宣布,鼓励企业2023年春节不停产不停工,对省外务工人员留安过年发放节日补贴。
而广东中山等地更是已开启“逆向招工”。12月19日,广东中山10家重点企业和人力资源机构,奔赴劳动力输出大省(区)广西,对接“抢人”,拉开了该省跨省“抢人”的序幕。
其实“抢人”已经是为明年“大干特干”做的第二步准备了,前段时间火上热搜的出海“抢订单”则是第一步。
据南京发布最新报道,截至目前,南京已组建268个商务团组共1400余人出境招项目,累计签约和意向订单金额达26亿元。
其中与南京常年保持合作关系的韩国,也在出海的第一站便与南京在生物医药产业合作上开展务实对接。
不过眼看着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已经先人一步开始疯狂“抢人”,以确保全市企业能够稳定生产,从而把抢来的“订”单变“定”单。
而南京或者整个江苏省却还没有看到有相关动作,不免让人着急:“落后可是要挨打的……”
疫情让我们把脚步放慢了3年,如今终于迎来放开,也是时候抢订单、抢人、抢生产了。
从以上城市的一系列举措能够看到,鼓励企业连续生产、号召员工留下过年,并且用“真金白银”给予一系列补贴,
而就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高层也喊出了“经济整体好转、大力提振信心”的口号,
其中对房地产更是拔到了“支柱产业”的高度:要充分认识到房地产行业的重要性,住房消费潜力要予以释放。
这两天,关于北京交通、地铁、商场逐渐恢复人气,外卖、物流逐渐恢复配送的话题在网络上被热议。作为最先经历感染高峰的城市,北京首批“阳康”们已经开始返工返岗了。
所以当初那些担心因为感染四处开花,而导致城市停摆的人,真的大可不必惊慌。
站在时间的长河里看,我们现在所经历的也不过就是众多“坎”中的一个,没有什么不能跨越的。
(责任编辑:admin)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