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觉得是为了钱,于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拼命的工作,努力的挣钱,希望有一天能够站在世界的顶端,被无数人仰望。
最后他们的目标是实现了,但心中却没有实现愿望的快感,反而觉得十分空虚,因此在追逐金钱的路上,他没有时间陪伴家人,导致爱他的人一一离去,最终只剩下他孑然一身。
有人觉得是为了家,于是他们将所有的精力与时间都投入到了家庭中,最终他的梦想实现,拥有了幸福的家庭。但在夜深人静时时常觉得空虚,哀叹自己没有事业为伴,没有戴上成功的光环。
有人觉得是为了潇洒,于是拼命地追求潇洒的身影——看最好的风景,吃最好的食物,穿最好的衣服。
等到老年,才发现潇洒如清风,接触时你能感受到它的美好,却永远不能留住它的身影,因此他一辈子的追逐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当他们目标实现的时候,却又觉得这似乎与自己想象中的有所不同。人这一生,似乎不管怎么做都会有遗憾。
事业成功的人士羡慕周围的人都有幸福的家庭,能够在身心俱疲之时躺在爱人的臂弯,感受岁月的美;投入于家庭的人总是羡慕事业成功的人士,能够在人生的舞台上成为璀璨的存在。
这,或许就是人生的真相,无论你如何做,心中总是一处空缺,总觉得留有遗憾。
人们所能够的做的,就是倾尽全力让遗憾小点,再小点。想要做到这一点,只需要做到四个字——取悦自己。
我们个人是自己命运的主宰,唯有在生活与工作中做到了取悦自己,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美好,才能体会到奋斗的价值,才能体会到活着的意义。
其实,这并不能怪他们,因为取悦他人,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学会的第一个技能。
我们用微笑取悦父母,从而获得了足够的食物与爱,然后才能在这个世界上健康的成长。
这个习惯不是一天形成的,因此它刻在我们的骨髓里,以至于每当遇到喜欢的事物时,许多人头脑中第一个念头是付出。
有许多人,企图用付出来取悦对方,从而换取更多的爱。于是他们在两人相处的过程中,很是注重对方的感受,而一味地牺牲自己。
比如《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她作为名牌大学生,明明有更好的前途与未来,却甘愿放弃一切整日与锅台为伍。
究其根本,是因为这是陈俊生想要的。陈俊生希望她能时刻照顾孩子,于是她选择丢弃自己的事业,投入到全职妈妈的队伍中。
罗子君不是一无所知的家庭妇女,而是深受现代教育,有着独立思想的女性。她自然能看到全职妈妈这份工作中所包含的风险。
即便她当时看不到,在日后与孩子的相处中,在陈俊生不愿意同她说话中,也能够感受出来。
此时,如果她选择勇敢地走出家庭,陈俊生未必就会阻拦,毕竟他们的条件要相对好些。
陈俊生父母健在,又看中唯一的孙子,如果让他们帮忙带孩子,估计他们不会拒绝。
如果罗子君能够将所有事情给陈俊生讲清楚,深受现代教育的他多半会选择支持,而罗子君却放弃了。
因为陈俊生不喜欢。在这段失败的婚姻中,她过于重视陈俊生的感觉,反而一再忽视自己的感觉。她以为这会换来陈俊生的感激,殊不知,他早已经厌恶这样的她。
此时不论她做什么,他都很难认同。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没有凌玲的插入,他们的婚姻也是不健康的。
有人曾用简练的语言,总结了中国女性的四大悲剧:当妈式择偶、保姆式妻子、丧偶式育儿、守寡式婚姻。
人的确应该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可在承担之前,女人还应该意识到,自己首先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机器。
是人就有感情,就有喜怒哀乐,就有想法。因此,最聪明的做法是学会尊重自己。
当得知她想进入演技圈时,思想较为传统的负面表示很不赞成,但她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梦想,而是向父母解释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想法,她希望这辈子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这一生,最起码也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由于努力,她渐渐有了名气,但她并没有趁热打铁,接下一些众人比较看到的剧本,而是选择去留学、读书等,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既充实又精彩。
女演员的演艺生涯非常短,正因如此,许多女演员才不得不暂时放弃自己心中的梦想,出演各种各样的剧本,力图用这样的方式,将自己的演艺生涯一再延长。
俞飞鸿并非不懂得这个道理,只是她依然选择忠于自己的想法。这或许会让她失去众人眼中所谓的“成功”,但她却收获了一个更好的自己。
德国作家爱娃在《爱自己,和谁结婚都一样》中说:你的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请将寻找爱的触角伸向自己的世界。你无法取悦所有人,那么,何不做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罗子君的经历告诉我们,为了讨好别人而放弃自己的坚持,最终换来的是别人的怠慢与不尊重;而俞飞鸿的经历告诉我们,唯有取悦自己,我们才能拥有一颗平静的心,才能在与别人的相处中获得别人的认可与欣赏。
人活一生,能够做到取悦自己,就是值得。但愿每个人都能拥有一个值得的人生。
(责任编辑:admin)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