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清水地铁二十号线未来多久可以建?详情介绍!
时间:2023-01-24 07:18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87

  “失眠吃的褪黑素、熬夜吃的护肝片买两瓶,抗初老的葡萄籽、胶原蛋白肽也要一瓶,回家过年顺便给爸妈买几瓶维生素、钙片、益生菌、鱼油……”

  临近过年,广州95后白领张欣拿到了人生的第一笔年终奖,此时,躺在床上的她为了奖励自己和感谢家人,正在某橙色软件疯狂买买买。

  在当下,受疫情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年轻人流行起囤保健品过年,越来越多的保健品正在占领年轻人的办公桌、梳妆台,并作为“第四餐经济”迅速发展壮大。

  当许多人还将保健品与老年人挂钩时,许多年轻人已经默默加入了“保健”这条内卷赛道。

  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中,80后吴昕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了各种养生器械,更是在睡前一口气服下了维生素、阿胶、鱼油、葡萄籽、胶原蛋白等不同功效的保健品,五颜六色的保健品就像是彩虹糖一样进入了她的嘴巴里。

  2019年,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突破两千亿,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其中少不了如吴昕一样的年轻人的贡献,保健品俨然成为了年轻人的“第四餐”。

  就连大众眼中的“小屁孩”00后,也都忙着服用各种疗效的保健品。熬夜、长痘、肥胖、嗜睡……种种症状,保健品一应俱全,均可帮助解决。甚至,在小红书上搜索不爱吃水果蔬菜怎么办,也有人提出可以用保健品来替代。

  然而,保健品不是灵丹妙药,对我们的身体仅能起到调节作用。目前保健品多指保健食品,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回顾中国保健品业四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一路跌跌宕宕,在一次又一次的信任危机后面临调整。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保健品行业刚刚起步,主打“扶正固本、安神益智、强身健体、解除疲劳”的“人参蜂王浆”作为开山鼻祖,中国保健品在八九十年代经历了早期的粗放启蒙期。这期间的保健品既带有些江湖郎中招摇撞骗的“忽悠”性质,又试图与国外接轨,打出“畅销世界各地”的广告标语。

  随着年产百万、全场只有一只鳖的“中华鳖精”欺诈事件被曝光,我国保健品行业迎来了一次大整顿。1995年下半年,卫生部对212种口服液进行抽查,合格率仅为30%,舆论为之哗然。1996年国家出台《保健食品管理办法》,新一轮保健品消费热潮兴起,保健品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的脑白金便诞生于这一时期。

  新世纪以来,我国与国际交往逐渐增多,非典的肆虐也激起了民众的健康危机意识,加上海外保健品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保健品市场形成百花齐放之势。

  2018年,“丁香医生”微信号发布的刷屏文章《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和它阴影下的中国家庭》将权健推向风口浪尖,保健品行业再次迎来整顿。市场流通销售的保健品必须标注只具备调节机能作用,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目前,保健品被划分为营养型、加强型、机能型和机能因子型四大类别。

  在消费升级趋势的引领下,保健品行业的消费诉求、消费主体、营销渠道、产品形态都在发生变化。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健康养生市场规模已超过万亿元,每位城市常住居民年均花超过1000元用于健康养生,而18岁-35岁的年轻人群占比高达83.7%。从老年人争相抢购保健品到年轻人的“第四餐盛宴”,这届年轻人,成为了保健品赛道的领跑人。

  2001年出生的小伍,成年以来服用过的保健品已经堆放了一个小箱子。作为一名兢兢业业的“传媒牲”,熬夜剪视频已经是人生常态。

  看着身边的“卷王”纷纷卷进了医院,小伍也总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太好。失眠多梦时买些褪黑素,气色不好时买些葡萄籽,发觉体虚体弱、精力不足时就再加些蜂王浆……日积月累,购买的保健品便堆成了一小箱。

  对身体的焦虑,已经成为了这代年轻人的常态。90后作为惜命的一代,同时也是失眠的一代、焦虑的一代。调查数据显示,仅有5.1%的90后睡眠质量处于甜美区,而苦涩区和烦闷区的90后均超过了30%,甚至还有12.2%的90后不眠。

  2014-2018年上海白领的体检异常率更是连年攀升,2018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98.75%,近乎全部的上海白领都面临着或多或少的健康问题。大众眼中光鲜亮丽的上海白领,背后却是广泛亚健康的现状。

  因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踏上了养生之路,每一个不眠的深夜,总要配上一杯泡了枸杞的气泡水。“朋克养生”,似乎是90后对抗身体的一种新型叛逆,熬夜是为了赚钱活着,涂眼霜是为了精致生活,“涂最贵的眼霜,熬最晚的夜”便成了年轻人的生活常态。

  小红书用户画像显示,“养生”相关话题的用户活跃时间从早上8点持续到第二天凌晨,最高活跃时间在晚上10点,在凌晨1点之后用户才正式离开养生场。而年轻人喜欢的保健品也不再局限于形似药品的胶囊,“零食养生”才是90后的最爱。办公室小饿吃黑芝麻丸,想喝奶茶便替换成草本健康饮品,比起早睡早起、锻炼身体这样老生常谈的养生方式,“零食养生”显然轻松易坚持。

  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当代年轻人大多已跨越了生理需求的温饱需要,追求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而保健品所提出的“活力满满”“与自己和解”“对自己好一点”等营销话语恰好契合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也符合年轻人追求的“钝感力”、“松弛感”。

  1996年出生,如今在上海从事护理工作的李女士表示,平时工作经常昼夜颠倒,保健品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只要自己买了抗衰老的保健品,衰老就永远不会追上自己。每一次熬夜后服用保健品的过程,就像是对自我灵魂的救赎。

  “护肝药是一定要买的,活动时一瓶120粒的大概只需要七八十块,能吃两个月,其实也就是两杯奶茶的钱,但能减少不少对猝死的焦虑。”

  在618第四餐活动里,女性30岁营养包成了畅销的养生产品,在2022年第一季度,国内市场营收增长达到46%,成为汤臣倍健财报中的亮点之一。

  然而,尽管保健品市场一片繁荣,年轻人对此趋之若鹜,保健品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对关键词“保健品”进行搜索,涉及“假药”的案件共有3970件,人身损害赔偿有1565件。而昔日的保健品巨头脑白金如今也已转战做咖啡和酱油,巨人集团近三年来均未公开有关脑白金的销售数据。

  与恒瑞医药公司每年34.98亿的研发费用作对比,汤臣倍健每年仅用1.04亿元做研发,占总投入的2.2%。其他保健品公司,如仙乐健康和金达威,其研发费用也仅有0.61亿和0.59亿,占总投资的3.7%和3.2%。

  保健品公司的更多投资用在了宣传。尽管目前热销的产品中,一粒保健品就能够折合1~3元的高价,但是消费者并非是在为产品本身买单。

  以保健品龙头公司汤臣倍健为例,其研发投入比例一直在下降,广告费却连年攀升。一小袋益生菌,约折合7.5元人民币,但其中差不多有6元都付费给了广告营销。

  另一着名的保健品品牌SWISSE在小红书的笔记量始终保持在每月一千条以上,2020年3月份还达到了2539条。社交媒体上每一位博主的保健品推荐,都有可能是保健品公司的广告。

  一名1996年出生怕初老的女生,每天吃下10种保健品,换来的不是身体健康,而是月经失调。她的帖子收获了两千多个点赞,也有不少同病相怜的人留下评论。心律失常、内分泌紊乱、汗管瘤、肥胖等一系列可怖的词语堆砌在评论区,警示着人们,保健品并非灵丹妙药,也绝非越多越好。

  年轻人的焦虑,很可能成为商家利用的工具,理性选购才能避免成为保健品的奴隶。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本文相关评论
栏目导航
相关搜索
最新标签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