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地铁二十五号线什么时候通车?有没有更详细一点的回复?
时间:2022-12-28 15:55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171

  前不久,武汉70多岁的吴婆婆被查出感染了新冠,让家人放心的是,老人病情似乎并不严重。

  可四五天后,吴婆婆突然出现神志不清症状。家人还以为老人心脏病犯了,经送医检查,老人的血氧只有七十多,CT胸片情况更是惨不忍睹:双肺都已经白化!

  武汉第四医院心内科主任成忠实介绍,正常人的CT,肺部都是黑色,可吴婆婆送来后双肺都已经白化,缺氧非常严重,几天高流量氧治疗效果都不好,一度要上呼吸机。

  像吴婆婆这样,没高烧,不咳嗽,但最终严重肺部感染而出现生命危险的情况,在医院里并不罕见。

  成忠介绍,这是一些老人感染新冠后的典型症状。这种现象可以称为“沉默性缺氧”,外表看起来毫无波澜,其实已经非常危险了。

  这些患者主要表现为食欲差一点,嗜睡、整个人反应比较迟钝,但一查血氧饱和度只有六七十,肺部缺氧表现非常明显。

  医生提醒,相较年轻人,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对机体异常反应不明显,也许不会出现明显的发烧、咳嗽症状,但病毒却已经悄然在损害患者的肺部。

  因此,老人感染新冠后,家人一定要加强监测,重点关注老人体温、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此前,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老人在家里配备血氧仪十分有用。对于本身有心肺基础病的人,感染之后肺炎加重,血氧就会下降,血氧仪可以帮助监测血氧情况。

  因为有的老人本身感知不那么灵敏,本身缺氧但是他没有重视,只是觉得有点喘,这种情况下,血氧仪就比较客观。家人可以根据具体数据决定是否就医。

  武汉第五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龚子龙也提醒大家,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和老年人,家中应该常备一个“血氧仪”,及时监测氧饱和度,一旦发现静息状态下的血氧饱和度低于93%,应该及时就医。

  “白肺”也叫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一般指重症肺炎患者在X光或CT检查下的表现,肺部显影呈一大片的白色状而得名。临床表现为胸闷气短、呼吸不畅,白肺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较低,因此会导致严重缺氧的结果。

  近日,澎湃科技连线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监护室副主任医师张黎、武汉市第五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龚子龙,两位一线医生就“白肺”相关问题进行解读。

  龚子龙:新冠和肺炎,甚至白肺之间的因果关系,现在还没有一个确切答案,但是从现象来说,新冠病毒确实会对患者肺部造成影响,我前段时间参加某个全国会议,各地专家也在讨论这个话题。

  就我接触下来,大部分新冠患者都为轻症,重症多发于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比如我一天看大概150个病人,白肺患者大概只有两三例。最近我观察认为,新冠病毒不仅会入侵人体上呼吸道,对下呼吸道似乎也会造成影响,造成“白肺”现象。相对来讲,对年轻人的影响还是较小的,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尤其是有慢性阻塞性肺炎、结构性肺病、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的患者,受到的影响会更大。

  龚子龙:症状不是很严重的话是可以的,较严重的白肺患者可以“保住命”,但是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治疗。

  张黎:重症的白肺患者,死亡率在40%以上,还是有一部分人是可以治愈的。但是要想让肺恢复到本来干干净净的状态,是比较难的,绝大部分患者会留下肺部纤维化的后遗症。之前有专家统计过,在感染新冠德尔塔毒株并康复一年后,患者的肺功能会恢复,但是恢复态势不会保持太久就会呈下降趋势,且这种下降是不可逆的。

  龚子龙:不能预防,只能说是预警。可以在家备一个血氧仪来监测血氧饱和度,我特别要提醒老年人注意“沉默性缺氧”,也叫“快乐性缺氧病”的发生。即患者没有胸闷气短等临床症状,但事实上肺部已经严重缺氧了,这种现象多发于老年人。他建议大家,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和老年人,家中应该常备一个血氧仪,及时监测氧饱和度,一旦发现静息状态下的血氧饱和度低于93%,应该及时就医。

  张黎:如果没有条件准备血氧仪,可以自测在静息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和心率,如果呼吸频率大于30次/分,或者排除发烧等其他因素,心率大于120次/分,就需要警惕,此时身体可能已经缺氧了。

  “二次感染新冠会更严重吗”“阳过一次后多久可能再阳”……连日来,随着国内新冠感染者大幅增多,网络上关于“二次感染”的讨论也备受关注。

  一些网友认为“迟早要感染,不如早阳早好”;也有网友认为,新冠会造成反复感染,“最好在爆发期内自我隔离”。

  针对大家关心的“反复感染”“感染加重”等热门话题,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万谟彬进行了解答。

  通常来讲,新冠二次感染(再次感染)是指一个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康复之后又再次被感染的情况。

  研究结论表明,目前流行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以下简称奥密克戎),会导致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后仍有二次感染的可能。

  比如,距离上一次接种疫苗的时间过长(超过半年甚至一年),身体内的抗体含量持续下降;又或者是上一次感染属于轻症或无症状,体内产生的抗体含量相对较少;还有一部分人,本身免疫力低下,或者免疫系统有疾病,也容易出现二次感染。

  目前新冠病毒变异速度很快,以此轮奥密克戎为例,人体对奥密克戎不同亚型难以建立全面的免疫屏障,在感染了奥密克戎某个亚型之后,仍有可能感染奥密克戎的另一种毒株。

  今年四月份就有外媒报道,西班牙一名医护人员在短短20天内二次感染新冠(不同毒株),这被认为是新冠暴发以来两次感染时间间隔最短的一次。

  一些新冠感染者,在病愈核酸转阴后,再次核酸仍可能是阳性,这类情况到底属于二次感染还是复阳,有两个判断指标:

  在感染初期,确诊者出现复阳机会较高,一般来说,感染后首3个月的复阳机会最高,大概有1%至2%的可能性。

  就复阳的案例来说,患者的病毒量都比较低,大部分患者的CT值均为35以上。而二次感染的患者,病毒量相对较高,CT值低于35。

  万谟彬认为,确实有些传染病感染后,身体会利用之前形成的免疫机制进行自我防护,不会轻易再感染。但新冠病毒不会终身免疫,且不同毒株导致感染多次的能力也有强弱之分。

  今年3月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卡塔尔校区)的学者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评估了新冠病毒既往感染所带来的保护力。 研究发现,在感染270天后,对于预防再次感染不同变异体的保护力分别为:阿尔法毒株90.2%,贝塔毒株85.7%,德尔塔毒株92%,奥密克戎毒株56%。 显然,与德尔塔及之前的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更容易导致再次感染。不过,尽管如此,奥密克戎的二次感染率仍旧很低,香港卫生防护中心近日表示,在11月份,香港本地社区确诊个案中,约4%疑为“二次感染”。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专家李侗曾表示,感染新冠病毒后,获得针对该毒株的免疫力一般可持续半年以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也表示,国外资料显示,不管有无症状,一旦一个人感染了奥密克戎,有78%的人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再重复感染。

  香港卫生防护中心引述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指出,目前虽然尚未有证据显示针对奥密克戎变异病毒株感染而衍生免疫的具体时间,但根据先前变异病毒株的情况,免疫时间预计将持续至少90天。

  万谟彬认为,一般人距离上次确诊的时间少于3个月,出现二次感染的几率比较低。但不排除一些年老、体弱、重病患者,均有在3个月内出现二次感染的风险,也不排除在短时间内感染新型变异毒株的情况。

  一组来自前文提及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指出,无论新冠病毒如何变异,前一次感染产生的抗体,可以明显降低后一次感染的住院率和死亡率。

  另一组来自《自然医学杂志》。研究表明,与仅感染过一次的患者相比,无论疫苗接种情况如何,再次感染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更高,包括肺部、心血管、糖尿病、胃肠道和神经系统等并发症。

  对此,万谟彬认为,二次感染后的情况要根据个人当时的免疫力和病毒的强弱程度来考量。一般而言,二次感染与首次感染的病症没有太大分别,如果感染了同一个亚型的病毒,二次感染症状是会低于首次感染,而从病毒的发展规律来看,奥密克戎的致病率会越来越低。

  有3类人较容易反复感染,包括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免疫力较差的人群。

  新冠感染者的传染性与多重因素相关联,不会因为是二次感染或者反复感染而导致传染性变强或是变弱。

  多重因素包括病毒数量、病毒浓度、病毒活性等。通常,新型冠状病毒的病毒量、病毒浓度和病毒活性与其传染性成正向相关。

  治愈的新冠确诊患者出院、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后,仍然要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接种疫苗、佩戴口罩、保持1米的社交距离,以及尽量避免处于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室内空间,仍是防止反复感染的有效方法。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应增加营养,尤其是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坚持锻炼身体,保证良好的心态,提高机体免疫力。

  再次感染的风险,以及感染后的症状取决于多种复杂因素,包括变异体的变化、疫苗接种情况和既往的身体基础情况等。 确实有小部分感染者再次感染后风险更高,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不需要太过担心再次感染后症状加剧的情况。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本文相关评论
栏目导航
相关搜索
最新标签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