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东地铁三十八号线运营时间表,有谁知道?
时间:2023-01-19 11:05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71

  警服,是指各个国家警察统一的制服,是警察身份和执法的重要标志,体现着一个国家的警察风貌。

  警察组织机构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警务人员是国家公职人员,着警服有其特别的意义。警服即意味着代表国家履行法律赋予的警察行政职责,警服是法律尊严与警察执法权威的象征,也是警务人员进行警务工作的明显标志,便于社会与公民的识别及监督。所以,各国在警服的设计、制作与穿着方面都有严格规定,要求做到庄重、威严、醒目、整洁,贴近公众,方便勤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警服的变化,从侧面记录了社会发展过程的轨迹。警服的变化亦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法律、经济、人文状况。据考证,建国70年来,人民警察服装经历的八次大的演变,并经过若干次小的改动,警服的变迁,不但镌刻着时代的烙印,也成为见证新中国阔步走进新时代的一道别样风景,从一个侧面映衬了公安发展的历史。下面,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一起回顾人民警察警服的八次沿革换装。

  真正全国统一的人民警察服装制式是从新中国建立后开始实行的,警服在设计、质料、制作、配发等方面的标准与水平不断提高,并且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的需要而不断向正规化、现代化迈进,更好地展现着人民警察的勃勃英姿与良好形象。

  我国人民警察8种警服分别是50式、55式、58式、66式、72式、83式、89式和99式。警服色彩主要为黄、蓝、白、绿、藏蓝色等系列,各警种通过臂章和胸徽来区别。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人民警察队伍的正规化建设,重视不断改进公安被装管理办法和人民警察服装制式。开国大典前后,各级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和人民公安部队的服装与人民解放军服装相同,只是另佩有“公安”字样的臂章

  新中国成立之初,并没有单独设计警服。当时,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服装式样与人民公安部队基本相同。我们从臂章,可以简单分辨出来。

  1949年8月至1950年,当时警服即军服,只有“公安”臂章以示区别。(图为1949年南京市局公安战士)

  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成立,罗瑞卿部长和杨奇清副部长上任后立即联名就统一全国公安机关的待遇标准与服装式样问题向中央提出报告,并于1950年1月拟报了《公安部及其所属武装部队服装样式草案》,2月即获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实行,由此第一代警服诞生,后被称为五0式警服。五0式警服随即装备全国公安干警,这是新中国第一代制式警服。

  五0式警服分为干部服和人民警察服两种。冬季为墨绿色棉衣,夏季为米黄色单衣。干部服上衣兜盖佩有纽扣,不佩戴领章,下装为西裤。女干警服为列宁装,扎布腰带。民警服上衣口袋为平袋,佩戴绿底黄字的黄铜领章,右领为“人民警察”字样,左领按警种缀钉“治”、“户”、“交”、“消”字首和警号,下装为马裤、打绑腿(1951年取消)。干部服和民警服均佩带“中国人民警察”布质胸章。五0式警服的帽徽为黄边红五角星,内嵌“公安”字样。人民警察佩戴内嵌“公安”两字盾形臂章下方红五星中间,没有“八一”标志,以与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军服盾形臂章有所区别。

  五零式公安部队制服。着装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相同,其区别佩戴盾形臂章,臂章上方横写黑色“公安”二字,下方缀八一军徽。此种制服公安部队一直使用到1956年。

  1950年2月11日至1955年11月,“五零”式警服。(图为1952年原南京市公安局领导杨桂森、潘惟增在公安学校毕业合影)

  1953年,根据各方面的建议,公安部开始设计了新的人民警察服装,经政务院批准后,1955年开始逐步换发。55式警服分为公安警察(刑事、交通、户籍、铁路等警种)和专业警察(武装、经济、消防等警种)两种,冬装一律为藏青色,夏装的公安警服为上白下藏青,专业警服为上绿下藏青,裤、裙两侧镶红色线条。男帽为大檐帽,女帽为无檐软帽,帽顶沿边均镶有2毫米的正红色牙线,男女民警冬季均戴栽绒帽。帽帽徽为铜制直径32毫米的凸圆形状,中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图案,红色珐琅旗底,金色五角星,外绕金色齿轮、麦穗及光芒。胸章为长方形白布,四周印红框,中间印黑字“中国人民警察”、“中国人民经济警察”等。1955年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九城市的民警中换装,1956年夏季开始在全国公安机关推广。

  1953年,公安部设计了人民警察55式制服。这是女警察,我们在很多老电影中能够看到,这次警服的颜色是白色的。

  1955年12月至1958年11月,“五五”式警服。(1957年公安局出席南京市第二次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同志合影)

  这是58式。不仔细看,和55式有点类似。在当年的反特电影中,这种服装经常出现。这种警服将服装颜色由藏青色改为藏蓝色,同时增加了领章,显得格外挺括。(注此图来自网络)

  1958年11月1日,在对五五式警服改动的基础上,设计定型五八式警服。“五八式”警服,是对“五五式”警服的修改补充,1958年设计定型,1959年10月1日陆续更换。

  五八式警服将服装颜色由藏青色改为藏蓝色,警服裤、裙两侧的宽、窄红色线条改为窄红线条,取消“中国人民警察”布质胸章,增加领章,红塑料斜型领章底板上缀铜质浮雕盾牌,盾牌中间为国旗式样一大四小5个五角星。五八式警服的帽徽与五五式相同。

  1966年,受极“左”思潮影响,55式警服被视为繁杂、不统一、不大众化,经国务院批准废止,施行与解放军军服制式与规格相同的66式警服。66式警服冬夏装一律上为草绿色,下为藏蓝色。帽式男女均为草绿软解放帽。帽徽图形,中心为国旗红底金色五星,周围为金色齿轮、麦穗。领章继续保留58领章式样,只是质料由红塑料改为红色平绒。交通警察保留夏季白色上衣,夏戴白色盔帽(1967年又改为绿色)。

  1966年9月至1972年1月,“六六式”警服。(图为1972年淮海路派出所户籍女警)

  由于“六六式”警服没有突出民警的特点,军警不分,标志不醒目,对执行任务不利,1972年1月,国务院同意公安部《关于改革人民警察服装的通知》,为区别军、警服装,突出人民警察的特点,对六六式警服进行改动,实行七二式警服。

  1972年2月至1983年12月,“七二式”警服。(图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原下关分局车站派出所民警合影)

  七二式警服(消防警除外)上衣的颜色由绿色改为藏蓝色,与裤子颜色相同。帽子、手套、大衣颜色也改为藏蓝色。恢复五五式大檐帽;夏季交警在戴大檐帽时罩白布罩,帽罩上有藏蓝色牙线。

  鉴于72制式警服存在着颜色不鲜明和吸热性强等问题,1974年5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户籍、治安、刑事、外事、司法、铁路、航运等诸警种,由当天起夏季警服均改着上白下蓝戴白色大檐帽的警服。男民警冬装改戴藏蓝色大檐帽,蓝帽墙,女民警冬装改戴藏蓝色无檐帽,男女警帽均镶两道蓝牙线年改为红牙线黑丝带帽墙。边防、森林和铁路押运民警,夏冬季服装均改穿与消防民警相同的上绿下蓝警服,戴解放帽。

  上世纪七十年代交警手推式划线日起,夏季警服改为上白下蓝,男民警戴蓝色大檐帽,女民警戴蓝色无檐帽,均罩白色蓝牙线帽罩。七二式警服的帽徽为圆形红色国徽图案。消防、森林、铁路民警仍着上绿下蓝警服。

  1981年南京市公安学校门口部分干训班学员合影(前排左起依次为:卢正鹏、吴春龙、季留保;后排左起依次为:许志刚、宗建平、仲正保)。

  为推动队伍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适应国家改革开放的需要,1983年,公安部设计制作了“八三式”警服,经国务院批准,于1984年陆续换装。1984年1月1日起,八三式警服首先装备北京市公安干警,1984年,津、沪、穗、汉等大城市和沿海一些重点城市以及边境地区民警换装;1985年全国公安干警换装完毕。

  电视剧《龙年警官》中,张丰毅扮演的警察,穿的就是八三式警服。(注此图来自网络)

  八三式警服为橄榄色,男女警服上衣、大衣袖口均缝有两条黄色袖线,警裤及夏季为女民警配发的裙服两侧均有红色裤线。大檐帽呈马鞍形,帽顶边及与帽墙相接处嵌红色牙线,帽墙围使用橄榄绿色丝带,丝带上织两道金黄色注目线,裤子两侧中缝镶红牙线。帽徽为蓝色盾牌,盾牌中上部为国徽,下部为金色长城,盾牌两侧簇拥着金色松枝,此帽徽后来被公安部定为人民警察的警徽。领章为正红色平绒。肩部缝有黄色布边的肩袢,肩袢上缀有盾型、黄边、蓝底红五角星的金属制警种符号的肩徽,以区分警种,行政警为红五角星,铁道、交通、民航、林业、武装警分别为路徽、锚链、机翼、树木、步枪图案。

  八三式警服于1987年4月首次增配臂章和警号,臂章为蓝底红边盾形,上方为一大四小红色五角星,中部为白色中文“公安”二字和英文“POLICEP”字样,下方图案区分警种,行政警察为黄色长城,铁路、交通、民航、林业警察为路徽、锚链、机翼、齿轮、树木图案。肩胸前警号为铝制红色底板,前两位数字为金黄色地区与部门代码,后五位数字为银白色民警个人编号。

  1989年6月30日,公安部、财政部联合下发通知,对“八三式”警服进行改革。改革后的警服称为“八九式”警服,这次改革是在原警服的基础上,进行局部调整。

  1989年6月至1999年,“八九”式警服,期间曾多次改进,1990年5月取消红领章,改佩金属领花。(图为1990年10月刑警支队民警携警犬参加北京亚运安保)

  八九式警服取消了下装的红裤线,将春秋警服外衣由风纪扣衣领改为西装开领式、新配白色衬衣和带有公安标志的红色领带。将公安臂章由悬挂式改为直接缝制在夏装与冬装衣袖上,臂章的款式与八三式相同。将正红色平绒领章改为松枝衬托的红色盾牌领花, 内有金色五角星(其他警种佩戴的领花中间的图案各有区别 )。警号由红色改为蓝色。男警帽沿用八三式,增配金黄色丝编装饰带;女警帽改为橄榄色短立筒有檐软帽(交警为白色)。八九式警服的帽徽与八三式相同。

  男冬常服基本同83式但两个上衣兜变为明帖兜,男春秋常服中山装合领式变成了西装式开领。女冬常装由双排扣列宁装改为单排扣西装式,女春秋常服基本同83式。配发白衬衫和红领带,女警配发裙子。

  按照公安部规定,从1990年5月1日开始全面换装。在89式警服换装之后,又经历过几次微调。

  1992年7月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人民警察警衔设五等十三级 : 1、总警监、副总警监;2、警监 (一级、二级、三级);3、警督 (一级、二级、三级);4、警司 (一级、二级、三级);5、警员 (一级、二级)。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民警察的警衔,在警衔前冠以专业技术。为适应实行警衔制的需要,1992年12月起,警服领花改为剑形警衔领章,版面颜色和边线因警种而异。臂章由悬挂式改为缝制式;下衣取消红裤线;配发黄衬衣、蓝领带;警号由红色改为蓝色。

  1995年7月,“八九式”警服又进行了小改,警衔由领章改为肩章,佩戴肩章式警衔,取消领章。警号底色由红色改为深蓝色,字为银色,改为有机玻璃制作。

  1995年,国务院发布施行《关于修改(人民警察警衔标志式样和佩戴办法)的决定》,即第177号国务院令,警衔标志修改为在剑型橄榄色底板上级金黄色四角星和横杠的肩章。警监为四道横杠,警督为三道横杠,警司为二道横杠,警员为一道横杠,再依据级别缀1-3枚四角星。技术职务警察的警衔横杠为浅绿色。警服上固定肩章的肩绊取消黄丝带镶边,马鞍形大檐帽帽墙围绿色丝带取消两道黄色注目线,女民警改戴针织软贝雷帽,缀小号83式帽徽。小翻领夏装改配浅橄榄色立领长短袖衬衫和翻领短袖衬衫,下端织有小警徽和红色汉语拼音“JINGCHA”字样、隐织有英文“CHINAPOLICE”字样的藏青色领带。至此,89式警服经过多次小改动基本定型,给人们简洁、明快、庄重的感觉,为人们所接受、认可。

  1995年7月1日,“九五”式警服采用肩章式警衔。(图为1998年9月22日,举行夫子庙派出所户籍室命名为全国青年文明号挂牌仪式)

  为适应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需要,加强人民警察队伍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增强人民警察的荣誉感、责任心和组织纪律性,便于人民警察履行职权与指挥管理,二十世纪末,人民警察服装进行了新的改革。

  1999年,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对人民警察服装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制定了全新的九九式警服。警服颜色选用国际上警察通用的藏蓝色,交巡警衬衫采用浅蓝色,高级警官衬衫采用白色,普通民警衬衫采用铁灰色(后统一改为蓝色)。高级警官、交巡警领带颜色为蓝色,其他警种的领带为银灰色(后统一改为蓝色)。服饰佩戴帽徽、领花、警衔、警号、胸徽、臂章。臂章“公安”二字变成“警察”字样。九九式警服的帽徽形状基本与八三式相同,下面加一横飘带,上面有“警察”和拼音字母“JINGCHA”(2013年修改为“POLICE”),颜色为银白色,镂空,由轻质金属制成。

  1999年至今,“九九”式警服。(图为2002年10月11日城警支队成立)。

  “九九”式警服的藏蓝色,完全区别于军队的草绿色,形成鲜明的警察制服体系,在面料上也提高了档次。尤其是采用国际通用的型号制,实行量体套裁,对每一位民警进行量体,按人制作,由制作厂家直接发到民警个人手里,大大提高了警服的合体率。至此,中国警察穿着新式警服闪亮登上了世界大舞台。

  99式新警服分为常服、作训服和多功能服。常服主要用于民警执勤时穿,作训服用于巡警、特警等处置突发事件、执行追捕任务和进行训练时穿着。多功能服分为2种:带反光条的交、巡警穿着,无反光条的,普通民警穿着。

  忆昔拂今,警服颜色黄、白、蓝、绿、藏蓝五彩变幻,警用标饰胸章、臂章、领章、领花、警衔层出更新;继往开来,峥嵘岁月铸造的警察英雄本色痴心不改,沧桑历史孕育的公安优良传统永葆生机。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本文相关评论
栏目导航
相关搜索
最新标签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