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宁地铁十号线最新规划图,详情介绍!
时间:2023-02-20 21:32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142

  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二月二通常在雨水节气前后,过了二月二,很多地区就开始准备春耕了。我国古代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自古以来,人们在“二月二龙抬头”这天以各种形式庆祝,以示敬龙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山东、河南、陕西等部分地区,二月二这天,要祭拜龙王。祭拜龙王通常在龙王庙附近举行,劳动人民通过祭拜龙王,祈祷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二月二很多地区都有庙会,庙会上不但有唱大戏、舞龙狮等喜庆节目,人们还自发的来到庙会,交换或者出售各种风俗特色宝贝,还有很多风味小吃,香气扑鼻。庙会上人声鼎沸,特别热闹。

  在过去,妇女们在二月二这一天,是禁止动针线和剪刀的,据说苍龙在这一天会抬头观天下,使用带针带利刃的东西会刺伤龙眼。

  旧时出嫁的姑娘,正月里要在婆家做很多家务,通常过了正月十五,才能回娘家探亲,休息几天,但是一定要在二月二之前回到婆家。因为二月二以后,就要春耕,准备下地干活了,需要回到夫家开始操劳家务活了。后来慢慢地就形成了一个规矩,二月二不能回娘家。所以中国民间又有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的民谣,表现出父母盼女归的心态。

  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要“剃龙头”。民间谚语讲,“二月二龙抬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人们通常都是在春节前理发,过了一个正月,头发长了,在二月二的时候理发正合适,二月二理发,寓意出人头地,鸿运当头,一年都有好运势。

  山东一些地区二月二这天用灶烟在地上画一条龙,俗称“引钱龙”。后来演变成人们在二月二这天,舞龙灯,跑旱船,踩高跷,敲锣打鼓“引钱龙”。

  引龙有两种目的:一是请龙回来,兴云播雨,祈求庄稼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百虫就躲起来,这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是有益的。

  二月二的早上5点到7点这段时间,趁着晨曦初露,从自己家出门面向苍龙所在的东方,深吸几口气,然后可以锻炼身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采“龙气”。采了“龙气”,全身都充满“精气神”。

  二月二,气温升高了一些,很多地方已经有了早春的模样,这一天外出踏青,呼吸新鲜空气,有益于身心健康,也是非常不错的。

  二月二这天,吃的食物也有讲究,大多和“龙”有关,表达了人们祈龙赐福的美好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春饼皮薄薄的,有点像龙鳞。在过去吃春饼,通常就是用大葱,生菜或者野菜,蘸着黄豆酱,包上春饼皮儿,就觉得很美味了。发展到今天,食材如此之多,春饼的内容也大大丰富了。豆芽、豆皮儿、肉丝、烤鸭、各种时令蔬菜等,都纷纷登场了,有肉有菜有颜值,春饼的确是一种清新可口的美味佳肴。

  在我们家乡,这个季节的蛤蜊非常鲜美,我们把蛤蜊用少许清水煮1分钟,蛤蜊开了口,就捞出来,把蛤蜊壳子去掉,煮蛤蜊的原汤留着做面条卤。嫩生生的芸豆,横切成细丝,加葱花炝锅,芸豆和木耳炒2分钟,加上清水烧开,把煮蛤蜊的原汤也倒进去。芸豆熟了,加少许食盐,放入剥好的蛤蜊肉,打上几只鸡蛋,鲜美的面条卤就做好了,淋在煮好的细面条上,清爽鲜美,无与伦比。

  (1)准备食材:鲜猪肉500克剁成肉末,鲜贝丁100克抓碎,韭菜或者韭菜苔300克,洗净后切成细末。

  (2)猪肉、韭菜、鲜贝丁,放入盆中,加入食盐、生抽、蚝油、食用油,拌匀,分次加入少许清水,搅拌上劲,使馅料入味。

  (4)包好的馄饨,下入开水中大火烧开,点入少许清水,再烧开,反复3次即可,盛出一碗馄饨汤,放入紫菜,虾皮,香菜,淋在盛出的馄饨上,即可食用。

  馓子是一种炸制的面食,根根分明,清香酥脆,非常好吃,吃馓子也叫“啃龙骨”。二月二“啃龙骨”,寓意家人身体健壮结实,平平安安。

  在过去,二月二吃猪头,那是真的大猪头,猪毛用烙铁烫的干干净净,再把猪肉清洗的干干净净,用大锅煮的烂烂乎乎的,那叫一个香啊!现在人们生活好了,一大家子人,也吃不下去一个大猪头了,所以现在大多是去买一块猪头肉,切一切,拌一拌,吃上猪头肉,讨个好彩头!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二月二吃豆子,部分山东人的讲法是,炒蝎子爪,毒物不缠身,辟邪祈福的意思。

  小时候,二月二那天,姥姥会炒很多豆子,有时候是黄豆,有时候是蚕豆,还会加一点调料,炒好的豆子又香又脆。姥姥把豆子装在一个袋子里,让我拿出去,分给小伙伴们吃,说这样大家都吃了豆子,虫子看见你们就害怕,不招虫子咬,都能长大高个!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本文相关评论
栏目导航
相关搜索
最新标签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