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同小异(dà tóng xiǎo yì)真相是什么?
时间:2023-04-12 14:36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65

  一个来自B站,两个女孩儿,一个说自己211大学毕业5年存款5千,另一个说自己中传研究生去火锅店打扫卫生。

  毕业5年存款5千的那个姑娘,据说之前在成都一家新媒体公司工作,创作过4000万播放的爆款视频和200万粉丝的网红账号。辞职后做B站up主,一出手还是现象级爆款,11个视频攒下13万粉丝。做自媒体的都知道这是多大的能量。

  而那个去火锅店打工的姑娘,大家只听到了她月薪两千多,没听到她随便写的结课作业都会被老师推给知名编剧,去火锅店打扫卫生只是因为“很抗拒继续去靠文字换钱”。

  众所周知,编剧这种艺术工种本身就很依赖生活经历,讲究的就是一个厚积薄发、大器晚成。这段摆烂的经历终究能回馈到未来,成为她的养分。

  一天干下来浑身都是湿的。拿一天高压枪,感觉手不是自己的。每天工作10小时,腰酸背痛,手都泡皱了。除了累之外对身体损伤也很大,冬天尤甚,然而却连最基本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都没有。

  大家穿着干净整洁的工服、在窗明几净的工厂里慢条斯理地工作,老板像唐国强老师一样和善慈祥,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满足的笑容。

  曾经有大学生不信这个邪,进去体验了一把,结果干了12天就崩溃大哭,说唯一的指望就是这样的生活不用持续太久。

  可有多少人知道,100个适龄学生中,能参加高考的只有49.5人,能考上本科的只有16.3人,能考上211的只有2.4人,能考上985的只有0.79人,毕业能进大厂的只会更少更少。

  当然,这种困局也被我们发改委就业司看在眼里,提出了改革人才培养端、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建设就业市场配套措施等解法。但他们也承认,这种结构性矛盾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还难以消除。

  加班工资、劳动监管、福利待遇 ,这些问题不解决,那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就只能生活在这种循环里。

  就在我们写作这篇文章的时候,央视网刊文呼吁《正视“孔乙己文学”背后的焦虑》,提出:全社会应该协同发力,协助青年走出暂时的困境,走上正循环道路。

  在刚刚落幕的两会上,也有很多代表,提出要监管8小时工作制、提高个税起征点,试点隔周三休等提案。

  说到底,我们不应该忘记,鲁迅先生写《孔乙己》的初衷——“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本文相关评论
栏目导航
相关搜索
最新标签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