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老”到底意味着什么?
时间:2024-02-05 08:01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118

  这可能不是一个很好的题目,甚至也不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很多人会回避“变老”这个话题,尤其是当事实已然如此的时候。但比较好玩的是,这好像一个人生必答题,当它摊开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会放弃之前对变老的种种预设,不由自主,握笔书写。

  这当然是一个笑话,不过也提醒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所有的种类划分都是武断的。话虽如此,但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会同意,我们的人生确实被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朝阳美和夕阳红。

  对人生阶段的划分,有一种更诚实,但可能是并不那么诗意的表达方式,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在前半生是一个年轻人,在后半生则不再是一个年轻人。更坦白的说法是,我们的人生,一半是青年期,一半是老年期。

  我们的社会推崇前半生文化。这种文化重点关注人生的外在维度,鼓励我们想办法去实现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性目标,看重我们的人际关系和生存状况。这种文化重视社会进阶。成功通常是通过一些外部标准来衡量的。例如,我们赚了多少钱、自我努力能否变现,或者我们的社会地位如何。这种文化对后半生的评价就不那么友好了。它在很大程度上与生命进入衰退期有关,后半生就像一个或多或少不可避免的下行螺旋,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差,经济状况越来越没有保障。

  不管是在这本书中,还是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不认同上面这些观点——我们更应该推崇前半生文化。人生的两个阶段同等重要,同样有价值。毕竟,如果不对等,它们就不会是一半一半的关系了。

  在人生的后半段,成功是由内在的而非外在的指标来衡量的。所以,我们可能很难以外在的标准去评判后半生的成功与否。当我们老了,成功与我们内心的丰盈有关,而不是外在的获取。如果我们的内心在不断丰富,我们就是成功的。有时候,我们被痛苦推动;有时候,我们被未来生活的各种可能性引导着往前走。想拥有充满意义感和价值感的后半生,我们就需要先放弃之前对变老的种种预设。通常情况下,我们需要被某种危机——也就是一场生活的严峻考验——驱使,才能向内而生。我们只有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前半生形成的想法,意识到它们的不足,才会有继续成长的动力。

  承认“我老了”,并不意味着我们接受自己的后半生处于衰退期。恰恰相反,它只不过意味着,我们认识到自己进入了人生的下半场,而这是与外在成就无关的另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并非听天由命,而是努力去更完整地表达我们内心的想法,成为更真实的自己。在人生的后半段,我们会发现,外在的成功或外表的吸引力已经不是人生意义所在。

  我们需要书写一个新故事、创造一种新语言、发展一种新模式, 以此来解释“变老”到底意味着什么。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本文相关评论
栏目导航
相关搜索
最新标签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