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之驱魔师主题曲终于真相了?
时间:2024-03-20 20:27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51

  “3·15”,已成为每年春日里消费者既“期待”又“惊心”的一个符号。今年的“3·15”晚会,给人的最大感受是触目惊心!

  数据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金融安全,这些国家三番五次强调的安全,在现实中有时候“不安全”。流量欺骗、生产造假、变相套路、酒品乱象,这些遍布在消费者身边的“陷阱”,稍有不慎,就会踩入其中。信息时代每天都上网,开车上路必备灭火器,单身青年通过平台寻找伴侣最常见……这些领域却有时真假难辨,想不踩“雷”,难!

  一场晚会,一次集体“示众”。看完整场晚会,有悲也有喜。悲的是,在“打假”成风,全国上下倍加呵护消费环境的语境下,一些消费产品依然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欺骗消费者,让人防不胜防。喜的是,那些不良商家、暗箱操作、问题产品被公之于众,暴露在阳光之下,问题会解决得透彻一些,“伤疤”会好得快一些。

  看“3·15”晚会,绝非看热闹。如今的“造假”,虽然显得更为隐蔽,但并不高端。比如,20块手机主板就能集成一个主板机,一台电脑可以投屏上百台手机,可以“一IP多机”或者“一机一IP”。让人云里雾里的“黑科技”,实际是躲在“黑处”钻监管漏洞,以简单的技术手法操纵游戏、发帖数量、网络投票的“小把戏”。“网络水军”问题,去年“3·15”晚会才点过名,今年又第一个“上榜”,这提示我们,网络治理依然任重道远。市场上兜售的不同型号的灭火器“不灭火”,商家直言“你越灭,火越大”,这背后是一些“正规厂家”为了节省成本,造假售假,挂羊头卖狗肉。还有传动轴异响的宝马、变相搞高利贷的金融App、不看“真爱”看“钱包”的婚恋平台……今年“上榜”的这些消费领域问题,他们之所以“大行其道”,不少就在于盯上了消费者惯性思维中信得过“正规军”的心理,一些“大牌大店”也造假,这让消费者一时没了“方向感”。

  一场晚会,一次警醒,一次“受惊”。我们也看到,针对央视“3·15”晚会曝光的问题,各地迅速行动,有的连夜出击,涉事企业作出回应。3月15日晚,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3家企业使用槽头肉加工制作梅菜扣肉问题曝光后,阜阳市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已到现场核查处置。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规范从业者生产经营行为,健全肉类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再如,针对曝光假防火玻璃黑产链,生产、检验资质、抽检均造假的乱象,天津市静海区市场监管部门已连夜出发赶往现场;四川市场监管部门各部门都在值班值守,关注被吹得天花乱坠的听花酒事件……可以说,针对“3·15”晚会曝光的问题,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的行动是迅速的,也让消费者看到了相关部门打击造假售假、守护消费环境的力度。

  被曝光的企业,也作出行动。比如,世纪佳缘所涉门店暂停一切经营活动,全面接受调查。同程金融表明,将立即对相关产品下线,全力配合整改。宝马表示,承担所有相关维修费用。

  一头是监管,一头是涉事企业,目前的态度都是清晰的。我们也相信,公之于众的这些消费问题,最终会给出一个让消费者满意的解决结果。

  专业的事还是要靠专业的人来做。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应看到假货对地方品牌、消费环境的危害性。应以“3·15”晚会曝光的消费产品问题为线索,打开思路、顺藤摸瓜、深化监管,揪出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问题,触类旁通打击造假售假行为。

  促消费,环境尤其关键。从一场晚会看全年,今年消费维权年主题为“激发消费活力”,划出了今年如何守护消费信心的重点。与此同时,今年还是我国的“消费促进年”,眼下正展开了一场消费品以旧换新的“热潮”。

  大潮流之下,活力和信心来自哪?就来自于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安心,共筑诚信、共享安全显得尤其必要。在消费回升向“暖”的整体语境下,一些领域出现与激发消费活力背道而驰的问题,不仅当打,更要严打。

  这假,那假,都是为了一个“利”字。“3·15”晚会再次提醒我们,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无论是汽车、App还是酒品等行业,都需要坚守诚信原则,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否则,就是自毁前程。

  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陷入消费陷阱,共同营造一个诚信、安全、和谐的消费环境。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本文相关评论
栏目导航
相关搜索
最新标签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