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北京地铁5号线正式投入运营。置身于车厢内,随处都可以看到非常人性化的细节,比如很容易识别的安全标识、三向的扶手竖杆、橡胶防滑的车厢地板等。年长者在感受新地铁安全舒适的同时,不禁想起42年前北京第一条地铁破土、4年后开始运营时的情景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就第一个倡导北京要搞地下铁道,不仅北京要搞,很多大城市也要搞。他明确表示:“外国有的,我们要有,外国没有的,我们也要有。”他指的这个“外国”,主要指的是苏联。
1953年9月,北京市委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具有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性质的报告。在这份名为《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要点》的报告中 明确提出:“特别是为了适应国防的需要,必须及早筹划地下铁道的建设。”当时北京常住人口还不到300万人,机动车也仅有5000多辆。从当时北京市的交通状况看,筹建地铁是一个相当奢侈且艰难的决定。周恩来总理说:“北京修建地铁,完全是为了备战。”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备战还是占第一位的,因为注重战备才能生存。此前1950年6月,新中国成立刚半年,被迫卷入朝鲜战争;同时,美国第七舰队开入了台湾海峡。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战备理所应当地成为北京城市规划中首先考虑的因素。
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在木樨地和公主坟两处进行了井点降水工程试验、打拨桩试验和抓斗挖槽试验。1965年1月15日,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万里、铁道部副部长武竞天,根据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彭真和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的指示,向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报送了《北京地下铁道建设近期规划方案》的专题报告。
2月4日,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欣然圈阅同意,毛泽东挥笔批示:“杨勇同志,你是委员会的统帅。希望你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在建设过程中,一定会有不少错误失败,随时注意改正。是为至盼。”遵照毛泽东的“二四”指示,2月7日,正式成立了以杨勇为组长,万里、武竞天为副组长的北京地下铁道领导小组。
1965年7月1日上午9时,在京西玉泉路西侧两棵大白果树下,北京市长彭真主持了北京地下铁道开工典礼仪式。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邓小平、罗瑞卿等出席了此次开工典礼。杨勇在会上讲话,提出了地铁建设三原则:“地上服从地下,交通服从战备,时间服从质量。”这三条原则始终贯穿于地铁一期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年近八旬的朱德元帅拿着一把扎着红绸的铁锹,完成了北京地铁一期工程的破土。在现场的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下了这些珍贵的镜头。出于战备工程的保密考虑,开工典礼当天,组委会只邀请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新影等少数几家新闻单位参加,并明确表示地铁开工典礼的消息不登报,只作为内参保留。
第一条地铁的施工单位是铁道部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北京市建工局和北京市市政工程局等,仅铁道兵部队就投入了第十二师、第十五师和仓库、机修厂等8个单位5.3万人。仅用4年零3个月的时间,全长23.6公里的一期工程线日,第一趟地铁电动客车从古城车辆段呼啸着驶向地下,宣告了中国第一条地下铁道的正式开通。虽然比原计划晚了一年多,但总算赶在新中国成立20周年的时候完成了。那时,正值北京战备疏散,没搞典礼,只有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和几位元帅先乘为快。
由于是战备工程,并且在设备调试和管理调度上都缺乏经验,在1969年10月通车以后,地铁只是小范围接受参观性质的乘客。想乘坐或参观地铁,都需要持单位统一领取的参观券。
1971年,地铁开始售票,票价只要一角钱。而作为毛主席“点将”的地铁一期工程统帅,杨勇本人直到地铁售票的第二年才第一次乘坐地铁:因为工程开工不久,杨勇就被“揪”了出来。
1972年,杨勇打听到自己的老部下安谦还在铁道兵办公室担任副主任,就请他带领自己乘坐地铁。安谦后来回忆,那一次,他带着杨勇乘了几站地铁,并简单介绍了些情况。杨勇始终兴致勃勃,看得出他很兴奋。
那时,地铁的主要任务仍是战备。1971年至1975年,因执行政治任务,先后3次全线年的磨合改进,地铁技术人员对地铁的供电系统反复试验,1981年通过专家鉴定,认为已经基本解决了地铁主保护系统走电失火的问题。地铁一期工程终于经国家批准正式验收,投入运营。此时,距第一次提出修建北京地铁,已经过去了32年。
天津地铁,又称为7047工程,成为继北京地铁之后我国第二条地下铁道。其建设的初衷就是为了配合墙子河排污工程和战备之需。1970年4月开始动工,清除了河床污泥,地下修建地铁隧道,地面上连通了南京路和上海道,形成了50米宽的天津市主干道南京路。工程是那个时代典型的“大打人民战争”:采取全民会战的形式,以专业队伍为骨干,义务劳动大军为主力,共组织了3500余人的专业队伍,完成466万个义务劳动日。1976年天津受到地震影响,进入抗震救灾阶段,地铁的建设暂停,至1981年工程重新启动。
天津地铁于1984年12月28日由新华路站至西站段正式通车,全长7.4公里,累计投资1.5亿元。由于天津地下水位高、地质复杂,故箱涵埋深浅,覆土仅2-3米左右。可以说,天津地铁是目前世界上埋深最浅的。天津地铁曾经为天津人民争得了荣誉。天津市是我国第二个修建地铁的大城市,在这方面,天津市走在全国的前列。当时上海、广州、沉阳等城市都多次派人来天津参观、学习。
1979年10月1日,香港的石硖尾至观塘段地铁正式通车,成为中国第三个拥有地铁的城市。当时共有3条线公里,平均每个车站至少设置七八个出入站口,最多的达14个。在中国乃至世界地铁史上,唯一一个盈利的运营地铁就是香港地铁:从1994年开始每年赢利都在10亿港元以上。
早在1958年,上海市就开始地铁建设的前期准备,属于做得早但成功较晚的。当时苏联专家断言上海是软土地层,含水量多,因此不宜建设隧道工程。1989年5月,中德双方正式签署了4.6亿马克的地铁专款贷款协议书,1990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同意,上海地下铁道工程(新龙华站至上海新客站,即今锦江乐园至上海火车站)开工兴建。1993年5月28日,上海地铁第一条线路一号线南段(徐家汇-锦江乐园)建成通车。自此,被周总理称为“北上天”的中国三大直辖市都有了自己的地铁,上海排名第四。
在国家发展政策的指导下,我国地铁的发展到目前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以北京地铁为代表,一期工程从苹果园至火车站,全线座车站。这是我国依靠自己力量,在51个月内建成的第一条地铁。
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后,国内经济迅速发展,与境外交往日益频繁,国外地铁技术信息不断传入。随着国内城市建设的大好形势,又唤起了地铁建设的信心,上海、广州开始着手工程可行性研究。直至90年代初,上海、广州地铁相继开工,其他城市也紧锣密鼓开始筹备和研究,全国十多座城市要建地铁或轻轨,掀起了国内地铁和轻轨建设热潮。但由于资金不足,在借贷外资和设备引进方面缺乏经验,造成地铁造价急剧上涨,同时对日后营运维修、部件更换、补充等留下许多隐患。国家及时发现问题,便全面实施整顿,暂停审批地铁的立项。
第三阶段是1997年开始,从抓建设标准,抓车辆和设备国产化为新的启动点,以降低地铁造价为目标,以上海三号线和深圳一号线为依托项目,探索我国地铁建设发展之路。并借此拉动国民经济主要产业的发展,推动高新科技的发展,为地铁建设事业带来了生机和希望。
据国家建设部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广州等10个城市陆续修建地铁及轻轨线路,并已投入运营。建成投入运营试运营的线条,运营及试运营里程共602.3公里。城市交通得到极大的改善,并且由此带动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从而有希望成为发达的地铁大国。
19世纪中叶,伦敦比以前任何城市发展得都要快。在这个庞大帝国的中心,当数以千计的新房屋、商店、办公楼和工厂为日益膨胀的劳动大军而建造起来时,它几乎要爆炸了。这些人需要有比狭窄的街道所能提供的更好的运输工具。
查尔斯?皮尔逊认为,答案就是在地下建造铁路。1843年,皮尔逊为伦敦市设计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地铁系统,他把自己的建议提交议会。但由于种种原因,10年后,英国议会才批准在法林顿和主教路之间修一条长不足6.5公里的地铁。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地铁初具规模。1863年1月,“大都会地区铁路”正式开始营业。尽管这段路程只有几千米,但这条线路也是非常成功的,第一年这条地铁运送了950万人次的旅客。
1925年至1949年,其间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都着眼于自身的安危,地铁建设处于低潮,但仍有日本的东京、大阪,苏联的莫斯科等少数城市在此期间修建了地铁。日本东京的第一条地铁线年建成通车。虽然日本的地铁也是效仿欧洲技术建设而成的,但他们在修建地铁的同时,着重开发主要车站及其邻近的公众聚集场所,这些场所能促进地下商业中心的建设,而且与地下车站连成一片。
莫斯科的第一条地铁开始动工是在1932年,线日建成通车运营。其建设速度之快,在当时是空前的。以后莫斯科的地铁建设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也没有停顿。1935年5月,卡冈诺维奇(苏维埃国家的建设者之一)在第一列莫斯科地铁开通的典礼上宣布:“我们希望这个设施比任何其他的宫殿都好,服务于千百万人,让这个建筑提高人的精神,使他们生活变得轻松,带来休憩和满足。”而这列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一列地铁,就为中国地铁的产生埋下了伏笔,事实上,中国第一条地铁建设方案的提出者中,就有苏联专家。
(责任编辑:admin)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