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显示“阳过”记录对就业歧视釜底抽薪
时间:2022-08-09 18:00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62

  “阳过的不要”“进过方舱的不要”,曾几何时,这些明目张胆歧视新冠阳性康复者的招聘要求言犹在耳。如今,因为新冠病毒感染史受到歧视的求职者们,终于迎来了维护自身权利的关键转机。

  7月21日,上海市通过了《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促进就业工作的决定》。《决定》明确,任何用人单位在招用人员时不得以曾患传染性疾病为由拒绝录用,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当天,澎湃新闻记者查阅“随申办”App核酸记录发现,目前该App仅能查到7月以来的核酸结果,不再具备查阅近3个月内核酸检测记录的功能。这个改变,看似只关乎技术细节,实质上却打到了问题的“七寸”,对当地现有的就业歧视乱象起到了釜底抽薪的效果。

  自从“大上海保卫战”宣布胜利以来,上海在波折中逐渐走出封控状态,日益恢复着城市的元气。与此相伴的,自然少不了集中出现的招工需求。然而,在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针对新冠阳性康复者的就业歧视,却一直如影随形,干扰着上海市民回归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对于这个问题,社会各界早有反应——7月11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尹欣就表示:上海市各部门、各单位都应一视同仁地对待新冠阳性康复者,不得歧视;与此同时,新闻媒体与热心网民也对那些涉嫌歧视的用人单位展开了质疑与批评。

  然而,这些都不足以立竿见影地消除就业歧视。究其原因,在于针对新冠阳性康复者的就业歧视不是观念层面的问题,而是实践层面的问题。“歧视是不对的”,这个道理人尽皆知,但面对实际利益,用人单位的做法可能就是另一套。

  “新冠阳性康复者不会传播病毒”固然是科学结论,但只要求职者“阳过”的记录仍然像贴在头上的标签一样,处于随时可查的状态,用人单位出于将风险最小化、趋利避害的考虑,就更倾向于选择没有阳性记录的求职者。

  2022年6月29日,上海,众多求职者在成都北路369号一处体检登记处排起了近百米长队。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批评、指责这些用人单位很容易,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揪出一些反面典型严加惩戒,或许可以起到一些效果,但此类就业歧视很多都发生在小微企业,有关部门很难一一查处过来。在这种情况下,由掌控求职者健康信息的公卫部门出手,加强对新冠阳性康复者个人隐私的保护,断绝他人基于非防疫目的查阅公民感染史的可能性,是最能从根子上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

  要让歧视者主动放下偏见,公平对待求职者,需要社会教化、久久为功。此时此刻,面临歧视的求职者等不了那么久。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用人单位失去差异化对待求职者的理由,变得“不能歧视”。既然权威研究结论表明,是否“阳过”并不影响个体传播病毒的风险,那么用人单位自然不需要知道这个信息。反过来说,如果官方在App中明确标示这项信息,也确实容易让用人单位和其他看到的人产生负面联想,给当事人造成麻烦。

  有关部门在此事中收获的经验,不仅适用于上海一地。不论是在过去还是在未来,任何地方的新冠阳性康复者,都可能在复工复产过程中面临就业歧视的问题。对此,各地还应以此为鉴,权衡好涉疫情信息统计与公开的尺度,防止人民群众的隐私与权益受到不必要的损害。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本文相关评论
栏目导航
相关搜索
最新标签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