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社部、财政部印发通知,部署推进2022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将招募高校毕业生3.4万名投身基层服务。(人民日报 6月8日)
基层的发展需要大量青年人才的支撑。在基层建设、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我们需要认真考虑如何留住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成为推动乡村大发展的生力军。
无论是脱贫攻坚战还是乡村振兴的发展,都需要更多的青年人才扎根农村大舞台,献出自己的智慧。多年来,“三支一扶”计划为基层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青年力量。通过招募政策的优化倾斜,不断向偏远、脱贫、少数民族等地区输送急需紧缺人才,这些青年人才从支教、支农、支医到帮扶乡村振兴,不断满足乡村发展的需求,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锤炼自己的本领,成为了乡村急需注入的新鲜血液。结合服务保障力度的增大,不断提高“三支一扶”人才的服务保障水平。
从大学的象牙塔走进艰苦边远地区的乡村,青年人才难免心有恐慌,如何更快适应新环境、做出好成绩也是各地各部门十分关心的问题。因此,针对青年人才经验不足、适应力不强的情况,各地各部门联合建立健全培养使用体系,通过开展岗前、在岗和离岗培训,不断提高人岗匹配、能力匹配的水平,为支扶人员提供良好的做事成长平台。通过能力提升专项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岗位锻炼,如天津、安徽等广泛利用名师教学示范、岗位练兵比武等途径,开展传帮带的培养活动;如北京、江苏等组织电子商务、乡村金融、农技推广等高级研修,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同时,结合各种特殊的节日,做好对青年人才的严管厚爱工作,加强日常管理和思想引领,让青年人员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充满朝气、斗志昂扬的青年人才,需要通过政策保证,让服务期满的支扶人员自愿扎根基层、服务乡村、贡献力量。各地各部门严格落实强化政策,为期满青年的扎根基层打通渠道,不断通过各项政策扶持,为基层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落实公务员定向考录、事业单位专项招聘等支持政策,为期满考核合格的青年人才提供基层单位直聘岗位,通过统筹基层编制不断优化吸收优秀的青年人员留在基层,为乡村振兴持续发力,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强化岗位跟踪培养制度,通过不同岗位工作,锻炼优秀的青年人作为基层的后备人才,不断激发他们扎根乡村、主动创业的动力。
自国家实施“三支一扶”计划以来,已累计选派46.9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全国2300余个区县基层服务,在国家良好政策的推动下,不仅培养出众多热爱基层、扎根基层的青年人才,还优化了基层干部人才队伍结构,对青年人才扎根农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admin)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