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推了几座塔、拿了几次“ double kill”,看似胜券在握,其实随时都可能被对面翻盘。
阿里在自然年2022年二季度财报中披露,营收达到2055亿元,基本实现持平。同期,净利润为226.59亿元。
如果横向对比,依然是推线快、打团强的强势英雄;但是纵向对比,利润确实出现了下滑。
选手无法改变英雄属性,只能选择如何出装。阿里电商业务怎么打,戴珊似乎已经寻找到了答案。
在今年618之时,阿里就没有公布GMV,而是聚焦“消费信心”。戴珊在商家感谢信中提及:我们一起实现了618零售额正增长、见证了消费信心的巨大恢复。
阿里不再盲目打团,明白在塔下稳健发育的重要性,变得更加务实和低调,盈利和规模体量似乎变成了次要,开始追求高质量发展。
利润下滑的背后,很多人同样忽视了,阿里一年投入了超1200亿在科技技术研发上,规模已仅次于华为。
另一方面,阿里也开始推动物流效率的提升,菜鸟CEO点名道姓京东,你送货上门搞得不错,菜鸟也要这样搞,还要搞得比你好。
在消费者端,阿里也罕见开始为消费者退货垫付,甚至把支付系统开放给支付宝之外的工具,这是在以前几乎看不见的动作,也意味着阿里卸下了曾经的壁垒,走向了开放包容的互联网之路。
如果说自建物流,打造有责任的供应链,是京东的第一条兵线;那么京东的第二条兵线——布局新百货,也正在赶来的路上。
很多人都感叹,京东好不容易盈利了,却又突然转向了亏损。其实,京东也找准了方向,明白了自己真正的护城河其实并不是数码3C,而是物流和供应链。
京东第二季度财报虽还未公布,但可以看到,京东物流的仓库已经达到了1500个,仓储面积达到了2500万平方米以上,实现了以小时为单位的物流效率。而在供应链上,库存周期缩短到了31天,这是亚马逊沃尔玛相当的水平。
与此同时,前段时间,京东还把时尚家居业务全面升级为“京东新百货”,对服饰、居家、美妆、运动、奢品钟表等业务进行深度整合。
运营重心从3C数码和家电品类,开始向百货倾斜,与天猫淘宝开始暗地里博弈。
双方大开大合、技能不断,京东在成都开了第一家新百货旗舰店;淘宝在上海重启实体店。
唯品会似乎深谙发育之道,与时间做朋友,围绕好货好价埋头发育,用户在哪、用户需要什么,唯品会就在哪提供着相应的服务。
两天前,唯品会公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本季度实现净营收245亿元,优于预期。平台的体量规模虽不如天猫京东,但在宏观不确定性可能持续存在的情况下,企业运营重在一个“稳”字。
此外,物流是电商的命脉,就像英雄手里有红buff,作战能力更强。中单忙着清理兵线的时候,唯品会顺带拿了红buff。
平台拉着顺丰,坚持“免费上门换购”服务:例如在平台购买的衣服大小不合适,顺丰小哥带着新尺码的衣服上门换购。
不错的服务,是当下流量转为“留量”的关键。在唯品会第二季度财报中,SVIP活跃用户数量同比增21%,对线%,展现稳定的购买力与复购率。
打野玩得好,不只是思路清晰,还有可能是出对了装备:遇到回血快的英雄出重伤、暴击高的ADC出兰顿……,一次高性价比国产手机特卖,使得平台95后单量提升了10倍。
所以,如果说打野蹲草丛成功胜在耐心,那电商培养用户心智、用供应链赋能品牌,同样需要长期坚持。
当下,天猫淘宝优化物流、京东发力新百货、唯品会好货好价,其实都是殊途同归,本质上都在围绕用户做文章。
市场是自由的,商家和消费者都有选择的权利。当初开脚本的电竞选手,如今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而是开始坚持以人为本,把主动权和话语权还给消费者,营造更加健康、公平的消费环境。
在整个电商峡谷,几大选手形成了不同的护城河:天猫的商品丰富度、京东的物流高效率和唯品会的好货好价好服务。
互联网下半场,流量红利撞上天花板,在下一片蓝海没出现之前,电商平台穿越生命周期的能力,很大部分来自用户粘性。
(责任编辑:admin)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