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活”力这样迸发——看文登区如何以改革创新推动乡村振兴
时间:2022-08-28 09:04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110

  针对乡村振兴中的人才、资源、机制这三大制约因素,威海市文登区锚定“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以改革创新聚焦点、通堵点、克难点,在用活乡村优秀人才、盘活低效闲置资源、创活农业发展机制上敢闯敢干。去年以来,文登区21项乡村振兴专项工作列入省级以上改革试点,是全省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试验区、全省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县。

  在文登区大水泊镇瓦屋庄村,刚刚封顶的文创中心进入内部装修阶段。“把文化IP流量变现,建设文创中心是第一步。”瓦屋庄村乡村振兴首席专家闫传明说,文创中心建成后将用于展示销售当地的农创产品和IP文创产品,增加村集体和村民经济收入。

  2018年6月,闫传明受聘来到瓦屋庄村。结合当地的文化禀赋,他发起创立国内第一个拥有主题IP的漫画村。村中老屋换上新装,文化主题口袋公园落成;建成威海市首个乡村美术馆毕克官美术馆,常年举行展览……

  文登在全省率先出台《乡村振兴首席专家管理暂行办法》,引进各类高端人才与村庄开展结对帮扶,并从资金、服务等给予全方位保障扶持。目前,文登已引进乡村振兴首席专家360余名,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远程教育站相继落户,形成了“设计村”“围棋村”等20余个特色村。每年开展各类培训活动800余场次,一批“乡创客”“土专家”“田秀才”领衔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配强‘三农’干部、聚拢高端人才、培育职业农民,文登把最好的人才干部用在‘刀刃’上,在乡村振兴中大展身手、建功立业。”文登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佳俊说。去年以来,文登为涉农部门充实了17名优秀年轻干部,选派210余名干部到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员”,全区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下村实现清零,年收入10万元以上村达到70%。

  “村党支部领办置业合作社,把农村闲置老房集中起来,与项目方签订租赁合同,村集体和村民获得租金、务工收入。”慈口观村党支部书记周玉平说。老屋从“包袱”变成财富,改善了环境,带来了人气,目前村里共流转84栋闲置房屋建设温泉民宿。

  文登区推行村党支部领办置业合作社,盘活闲置房屋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涉农产业项目,已流转农村闲置房屋442栋2600余间,老兵营、老学校、老工厂等30余处,近3000间老屋重焕生机。采取村党支部领办土地合作社,镇党委领办联合社,盘活低效、撂荒土地资源,开展托管招商。

  为破解乡村振兴资金瓶颈,文登加大涉农资金投入。去年,共投入各类涉农政策资金9.2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60.6亿元,130个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启动建设,2个镇获评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镇入选全国特色产业十亿元镇。

  眼下正值玉米拔高、大豆舒叶时节,文登区泽头镇连片农田“绿波荡漾”,于进海操作农机在碧波中巡航。

  于进海是金农会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合作社进驻了镇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为当地农户提供“全托管”“半托管”服务。合作社不仅流转土地4000多亩,还帮助农户采取“全托管”“半托管”方式经营着3.3万亩。在“托管”服务菜单上,农技推广、土壤检测、农产品安全检测……涵盖从耕种到收获再到销售全链条。

  “社会化服务把种地由传统的小农单干,变为现代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耕种,收益来得更稳,‘饭碗端得更牢’。”于进海说,根据今年的粮食产量,“全托管”农田估算每亩净收益在600元以上。

  在文登,现在已全域构建起区镇村三级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平台,126家种粮大户、家庭农场成立绿色产业发展联盟,进驻各镇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提供土地托管、半托管服务。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家,领办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发展到1400余家,成为乡村振兴重要的动力。在全国首创“新型集体化经营最低收益险”,保障纳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经营的土地粮油种植最低收益。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本文相关评论
栏目导航
相关搜索
最新标签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