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黄河是我国的一个母亲河,被誉为是中华民族的诞生源地,在我国老百姓的心中是有着非常神圣并且崇高的地位的。
但学过地理我们就知道,自古以来黄河都是洪涝灾害频发的地区,尤其是黄河的中游及其附近,常常发生大水,威胁着黄河边上老百姓们的生命安全。
而古代的话因为没有非常先进的技术,所以面对黄河洪水频发,只能用不断加高两边河岸的高度的方法去抵御洪灾。
我们知道,随着黄河堤岸的不断加高,黄河的河床高度也越来越高,甚至是要比地面高出了几十米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堤岸崩塌,对很大一部分地区的居民来说将是灭顶之灾。
所以,自从我国步入现代化进程以来,国家就高度重视黄河的一个治理问题,黄河的治理被誉为是我国的千年大计,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到底该如何去治理黄河。
我们知道在黄土高坡上,生态环境不是非常好的,土壤也比较稀疏,越来越多的水土会流入黄河内,使得黄河的河床不断被抬高,这也是导致“地上河”形成的重要原因。
而水土流失这么严重,归根结底是什么原因呢?那就是在这里植被覆盖率不是很高,生态环境中涵养水土的功能比较薄弱。
我国也是大力支持黄河周围环境的一个退耕还林,所以现在黄河周围的绿化是越来越高,植被覆盖率已经从上世纪末的百分之三十左右达到了现在的百分之六十多。
而随着生态环境的恢复,黄河的一个水土流失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上世纪七十年代黄河的每年输沙量高达十六亿吨,而现在降低到了每年的一亿吨,可谓是效果显著。
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对含沙量降低的好处是很大的,但同时对涵养水源也有着巨大的作用,在涵养水源的能力提高后,那么黄河的一个调节水量的能力就会得到增强。
另外一点,在调水功能上升后,再配合人工修筑的一些水利工程如小浪底工程,适当制造“人造洪峰”,这可以将很多在河床淤积的泥沙送出黄河,让其进入大海之中。
在最为关键的生态环境恢复以后,那就到了一个关键环节,那就是就是如何去清理黄河的一个河道问题。
我们知道如今的黄河已经是一个地上河了,这直接影响着下游没有支流汇入。当雨季来临的时候,地上河不仅给下游地区带来了威胁,也无法给周边地区排水,降低洪涝灾害。
而要降低洪灾带来的影响,那就是必须人为地制造一些支流,去分担黄河主要河道上洪涝的一个压力,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洪涝灾害。
根据专家的相关预测,我们国家第二个阶段治理黄河大概是需要再挖掘出至少三条支流去支撑着治理的进行。
在人为制造的这些河道,不仅仅是要连接黄河的一个主干道,更为重要的是要和其它水域或者河流保持一个联系。
另外,人造的河流不是想挖便随意就挖的,还要考虑诸多因素,更重要的是挖掘的地形是否能够支持人造支流达到够深、够宽的一个条件。
我们知道黄河的发源地是在西藏的三江源保护区,而为了支撑黄河消除地上河时,对河床的淤泥进行排除,是需要大量的水源的,而且要是人为调节的才行。
就这样,藏水北调工程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之中。工程的一部分在新疆地区,自然流向塔里木盆地,对附近的一些荒漠地形进行改造;第二部分通过弱水流向河西走廊和巴丹吉林沙漠。
当然了,要完全配合黄河的一个排沙工程,仅仅是藏水北调是不足以支撑的,要想让黄河治理的效率更高,建设更多的区域调水工程也是十分必要的。
黄河的治理不是一日之功,而是“千年”大计,在国家的不断努力和科学地治理下,我们已经能够看到黄河水域改善的效果了,相信终有一天,“地上河”会重新变为“地下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admin)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