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法国与中国在印太地区不存在“对抗逻辑”
时间:2022-09-04 08:46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194

  【环球时报驻法国特约记者赵风英】法国《费加罗报》1日报道称,法国******马克龙当日在******府爱丽舍宫举行的驻外使节见面会上表示,眼下华盛顿和北京正在******问题上有所冲突,但是法国与中国在印太地区不存在“对抗逻辑”。

  马克龙称,法国和欧洲必须建立“地缘政治独立”。他说:“我们绝不能被迫选择,我们必须能够在任何地方保持这种行动自由。”马克龙说,国际局势动荡之际,法国将致力于发挥平衡作用。法国还将努力提升欧洲国家在北约的地位,使欧洲不至于成为美国的“附庸伙伴”。

  8月31日,法属新喀里多尼亚武装部队发布推文称,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的军舰正在开展“拉佩鲁斯22”海上联合演习,并强调法日澳三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并肩作战:那就是确保印度洋的航行自由和稳定。外界纷纷猜测此类军事演习有针对中国的目的。不过,马克龙9月1日明确表示,“我们不准备在印太地区与中国采取对抗战略……我们不处在对抗的逻辑中,我们不认为,某些为了对抗而构建的联盟应该扩展到印太地区”。对于美国,马克龙强调,巴黎与华盛顿的价值观非常趋同,“但我们从未与任何势力结盟或成为其附庸”。

  《费加罗报》称,有人在马克龙外交的两大标志——平衡立场和捍卫多边主义中看到,他对世界现状的评估存在矛盾。在此背景下,马克龙面临巨大挑战,他需要通过“战斗型外交”应对。有法国外交官因此主张“法国需要结盟、站边来反对独裁”。不过,马克龙一再重申,法国外交原则是“既不结盟也不附庸”,他希望的是“平衡的力量”。因为单靠法国没有办法解决危机。马克龙的目标是“建立越来越平衡、平等的双边或区域伙伴关系”。他认为这适用于和中国、非洲及俄罗斯的关系,“在某些地方为和平而行动符合我们的利益”。

  马克龙当日还重申应加强欧洲防务能力,建设更加独立、开放、强大的欧洲,通过团结和协调的行动共同应对危机。他对德国总理朔尔茨日前就欧盟扩容和改革的讲话表示欢迎。朔尔茨在捷克发表演讲时称,他支持乌克兰、摩尔多瓦等国加入欧盟;随着未来欧盟扩容,欧盟应改革“一致同意”决策方式,逐步过渡为“特定多数同意”,以利于成员国就重要事务协调立场。在谈及乌克兰局势时,马克龙表示将继续与俄罗斯对话,同时与盟友保持一致。

  “裸眼3D电影、8k高清电影院、胶片电影4k修复、动态电影海报”等“电影黑科技”悉数亮相北京服贸会。

  【服贸会“云探馆”】数字释放文创潜能 裸眼3D交互空间成“服贸会”热门打卡地

  本届服贸会围绕“数字赋能文旅发展,文化创新美好生活”为主题, 元宇宙和数字化则将成为本届文旅服务专题高频词。

  作为凝聚全球合作共识、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本次服贸会的展览面积和线下参展企业数量均超过上届,整体展览展示面积达到15.2万平方米,将有2400余家企业线下参展,来自全球服务贸易的多种新产品、新技术、新场景、新应用得到展示。

  记者在服贸会首钢园区的元宇宙展区探馆发现,工业元宇宙已经在工业领域中得到应用和拓展,工业制造正为元宇宙落地提供“沃土”。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8月31日发布的《年度气候状况报告》称,2021年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和海平面均创下新高,表明尽管人们在努力遏制温室气体排放,但气候变化趋势仍未减缓。

  9月1日,我国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顺利走出舱门,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从空间站出舱主通道——问天实验舱气闸舱迈入太空。然而细心的小伙伴们会发现,历次航天员出舱画面中,航天员身后的星空背景居然一片漆黑,浩瀚星空中的星星都去哪儿了?

  国家公园是全球自然保护地的重要类型,不仅是维护国家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自然保护地,也是为国民提供生态游憩、科普启智和科学研究的公共区域,更是彰显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形象乃至国家精神的重要窗口。

  2.8万亿元!这是《202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于8月31日发布的去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这一数字较上年增长14.6%。同时,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经济体,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也为全球研发经费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多彩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风情,炫酷的元宇宙技术,逼线年服贸会开放首日,位于北京首钢园展区1号馆和2号馆的文旅服务专题展人气爆棚,观众排起了长队,在丰富的文旅新体验中尽情释放对“诗与远方”的热情和渴望。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达21.6%,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下半场”的比拼,战幕已开。用户越来越多,如何从“有”到“好”——解决“安全、续航里程、快速充电”这三个“痛点”?

  本次评选共征集了125项候选技术,由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科技委员会的31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经过评审,以下八项前沿技术和八项面向量产应用的创新技术脱颖而出。

  这可是一个发射重量达到23吨的“大家伙”。“这块头和分量,相当于北京地铁13号线列车的一节车厢。”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问天实验舱总体系统主任设计师张峤为它精准画像。

  全球首座以合成生物为主题的科普展馆8月30日在有“中国药谷”之称的北京市大兴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揭牌。

  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202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为2.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增速比上年加快4.4个百分点,已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一段时间以来,科普要从“知识补课”转向“价值引领”这一理念得到广泛的认同与落实,尤其是在网络已经成为公众获取科技信息重要渠道的时代背景下,科普的功能不仅仅是传播科学知识,更要超越到科学知识之上——转向科学理性的养成、科学思维的培养和科学精神的弘扬。

  在近日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的一项新研究中,美国波士顿大学认知神经学家Robert Reinhart和同事证实,连续几天用弱电流反复刺激65岁以上成年人的大脑,可以使其记忆力持续改善长达一个月。

  以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为首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观察到月球上的永久阴影区。该人工智能有望“照亮”永久的阴影区,尤其是那些尽管旋转但自然阳光仍无法到达的区域。这项近期刊载于《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的研究也包含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阿尔忒弥斯1号”任务计划中,有助于为其将来的登月计划确定着陆点。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本文相关评论
栏目导航
相关搜索
最新标签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