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路上的福建非遗力量
时间:2022-09-07 17:02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51

  正在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上,福建莆仙戏《踏伞行》入选终评,高甲戏《送枪》入选群星奖终评。近年来,福建省通过多项措施,推动表演艺术类非遗保护传承,成果丰硕,使得表演艺术类非遗在当代焕发光彩。

  福建将传统戏剧、传统音乐、曲艺等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木偶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至目前,福建共有表演艺术类国家级非遗55项,国家级传承人87人;省级非遗169项,省级传承人426人。

  福建省较早探索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将非遗纳入文化生态保护中,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等先后设立。“文化生态区的设立,是从传统舞台艺术赖以生存的土壤入手,从民俗信仰等方面改善传统戏曲的生存环境,使福建戏曲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刘文峰说。

  立法保护为福建戏曲打开了新篇章。《福州市闽剧保护规定》《厦门经济特区闽南文化保护发展办法》等纷纷出台。同时,国有院团改制结合福建省实际,很多戏曲类国有院团以非遗保护传承中心等方式得以保留。如今,福安市平讲戏艺术传承中心等在八闽各地绽放光彩。

  福建各地不断加大剧场建设,深化“一团一场”“团场合作”模式,打造“戏曲大码头”,实现常态化演出,激发戏曲院团活力。2018年起开展的福建省非遗地方剧种公益性演出推动各地非遗院团走基层、进校园、进军营,满足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新需求。

  近日,闽剧《荔枝换绛桃》选段亮相央视戏曲频道,获得第八届福建艺术节戏剧会演表演一等奖的福建省实验闽剧院的“95后”演员林宇辉登台表演,获得广泛好评。

  福建省通过经典剧目传承培养人才,比如《贬官记》《双蝶扇》《梅玉配》表演人才培养项目先后入选2014、2019、2020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近60名青年演员从中受益。为培养年轻演员,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林瑛、陈乃春、陈新国等与演员结对,进行一对一辅导。福建省级非遗传承人、梅花奖获得者、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院长周虹是林瑛的学生,如今她与省级传承人、梅花奖获得者陈琼,省级传承人朱善根等,带出了林宇辉、文焱等一批新“角”。

  福建省还打造非遗传习所、名师工作室等表演艺术类非遗“孵化器”,为传统戏曲传承奠定人才基石。福建省传承人的评定强化代表性、权威性。周虹,陈琼等均在获得梅花奖后被认定为省级非遗传承人。

  2021年,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专项经费拍摄《国家级非遗闽剧四百年记录》,展现闽剧历史文化。该院还与福建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合作拍摄闽剧电影《双蝶扇》。2019年7月,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申报“闽剧资源数据库建设”项目,并以此为依托,建立了闽剧数字博物馆。“非遗保护传承是一个系统性工作,必须抓住传承、发展、传播三个环节,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泉州市木偶剧团名誉团长、艺术总监王景贤认为。

  与此同时,戏曲进校园在八闽各地蔚然成风。8月16日晚,莆田市实验小学创排的少儿版莆仙戏折子戏《踏伞行·踏伞》在第26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佩花晚会上亮相。福建省还将“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等纳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绩效考核评估,结合街头艺术文化节等,推动表演类非遗以体验形式融入城市生活。

  近日,闽剧折子戏《双蝶扇·回书》参加了2022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闽剧《双蝶扇》传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蝶文化’,并站在今天的时代高度,使之与当代生活相适应,注入了更丰富的人生思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认为,《双蝶扇》对闽剧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审美优势,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福建省深入实施戏曲保护传承和弘扬工程,推进打造“六大基地”:依托福建省实验闽剧院,打造地方戏曲现实题材创作基地;依托福建省芳华越剧团,打造尹派越剧传承基地;依托福建京剧院,打造全国京剧武戏基地等。福建省还积极筹建全国地方戏曲数字化平台,建设福建戏曲博物馆,同时坚持现代戏、传统戏、新编历史剧“三并举”原则,强调保持和彰显非遗传统戏剧剧种特色,繁荣戏曲创作。

  福建非遗传统戏剧精品创作实现突破。高甲戏《大稻埕》、闽剧《生命》等戏剧实现“五个一工程”奖的六届蝉联。闽剧《双蝶扇》、芗剧《谷文昌》、闽剧《生命》、莆仙戏《踏伞行》连续4年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十大重点扶持剧目。剧本《大稻埕》《双蝶扇》荣获第22届、第23届曹禺剧本奖。12部作品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

  此外,福建省积极选送近百部作品参加中国艺术节、中国戏剧节、全国地方戏曲南方会演等国家级展演活动,展示福建文艺创作成果,推动福建文化走出去。(黄国勇)

  苏桥镇传统糕点起源于清代末年,距今已有100余年历史,成为当地群众节日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22年9月4日,秋雨过后,北京市延庆区的八达岭长城挺立薄雾茂林之间,秋风气爽,沁人心脾,放眼望去,险奇峻秀一览无余,吸引各地游客慕名而来。

  2022年9月5日,国网滨州市沾化区供电公司组织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对沾化区利国乡阳养一体光伏发电项目进行并网设备检修工作,助力地方经济绿色发展

  8月30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有限公司发起,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同意实施的“老年教育公益行动”项目正式成立。

  近年来,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打造“创新主体活跃、创新人才集聚、创新机制完善、创新生态优良”的新型科创园区,形成创新型产业集群,助推嘉兴市的科创动能越来越足。

  河北省文安县拥有人造板企业41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86家,全县每年生产各类人造板2000余万立方米,产品涵盖十几大类、300多个品种,带动数万人就业创业。

  2022年8月23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水稻陆续进入成熟期。各部门组织科技特派员,奔赴田间地头,协助农民抢收水稻。

  近年来,邢台市平乡县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环保清洁能源,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2022年8月22日,“弘扬雷锋精神,传承精神谱系,提升社区治理——《雷锋》杂志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社区治理经验特刊”首发式,在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行。中央国家机关相关部门和院校的领导、专家,以及社会各界代表、社区居民、模范人物参加首发式。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弘扬雷锋精神,传承精神谱系,提升社区治理”的经验引起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广泛好评。

  2022年8月22日,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千岛湖小金山水域,千岛湖鲢鳙老口鱼种养殖现场,鱼种养殖户把二龄鲢鳙老口鱼种通过抽样、过秤后投放千岛湖。

  位于青海省杂多县的查旦湿地,是长江源区最大泥炭湿地,三江源国家公园高原湿地保护核心区,也是雪豹、黑颈鹤、棕熊、藏野驴、等野生动物重要的栖息地。

  今年以来,文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购置40台数字指示秤投放到全县主要的商场超市、农贸市场、果蔬店等消费集中场所,向群众提供免费的计量服务。

  2022年8月16日,在山东省青岛市胶州湾国家级海洋公园红岛段,白鹭和苍鹭在治理后的滩涂湿地上捉鱼。

  2022年8月17日,位于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白岩村3组的落星空露营基地里人来人往,入夏以来,这里便成为人们夏日休闲的新地标。

  2022年8月12日20时至13日9时,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先后出现4波强对流降水过程。

  2022年8月13日,在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国网安徽电力党员服务队队员正在对当地一家企业大负荷生产设备进行安全用电检查,指导企业节能(错避峰)生产。

  入秋以来,云南省弥勒市红河水乡五彩缤纷的灯光与晚霞一道,为美丽的水乡带来了迷人的风采。

  8月9日,来自中国、越南、尼日利亚、也门等国的摄影师和留学生,在澜沧江昂赛大峡谷体验漂流。

  2022年8月10日,雨后初霁,河北省遵化市境内的古长城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壮美如画。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本文相关评论
栏目导航
相关搜索
最新标签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