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當晚,四川人藝話劇《蘇東坡》上線,與疫情期間居家的老百姓千裡共嬋娟﹔著名主持人海光在線朗誦李白的《把酒問月》,以消解大家的鄉愁﹔瀘定縣磨西鎮青青家園的孩子們接通遠方的連麥,他們手繪了一幅幅嫦娥,獻給正在觀看節目的網友和幫助過他們的人……
面對當前我省“9·5”瀘定地震、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困難疊加、多種挑戰並存的非常考題,越來越多的普通市民和文藝工作者,用文藝作品“接力”,為四川加油打氣,凝心聚力。截至9月12日,四川涌現出2000余件文藝作品,在各大網絡平台上被上千萬網友爭相轉發、點贊。
伏子光是廣元劍閣人,“9·5”瀘定地震發生后,他邊看電視新聞報道邊忍不住流淚,相似的感受喚醒他14年前的回憶。他至今還記得自己在汶川特大地震時的心理狀態:“充滿了無措、擔心和緊張,非常想和親人取得聯系,非常渴望找到救援人員,隻有大家待在一起,才有一種安全感。”
9月6日,這種強烈的情緒還縈繞著伏子光,他總覺得應該做點什麼。伏子光是北京八千裡路(北京)文化傳媒公司創始人,公司做過電影、歌曲等,他撥通合作伙伴賈永的電話,因為賈永也是汶川特大地震的親歷者,應該能感同身受。
確實,在電話那頭,賈永因“9·5”瀘定地震早就懸起一顆心。賈永是新華社解放軍分社原社長、第六屆范長江新聞獎獲得者。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時,賈永工作出差恰好就在四川,他第一時間前往汶川地震救援現場。后來蘆山地震,他也加入了救援隊伍。
一時間,電話兩頭不少情緒和故事涌上心頭。賈永說,最近四川先后遭遇高溫干旱、疫情反彈、地震災害,但四川人面對困難樂觀的性格,以及“雄起”的那股勁兒,讓他產生想寫一首歌致敬這些可愛、不服輸的人的激情。
歌詞腹稿幾乎在與電話同步,半個小時就已經成型。伏子光一呼百應,音樂人沐凡用一個下午完成作曲、配器,歌手龔澤藝9月7日凌晨完成錄音,后期編輯9月7日上午借助救援單位傳來的現場視頻,從中選取大量瀘定地震一線的珍貴素材,剪輯出MV……北京、四川、山西、湖北等全國各地音樂人,在24小時裡自發緊急集結,快速創作。
“在一起就有溫暖,在一起把愛傳遞,在一起就是力量,在一起見証生命奇跡,不離不棄永不分離,永不分離……”不到24小時,歌曲《在一起》上線,因為真摯朴實的歌詞和旋律被網友喜愛、轉發,新華社、學習強國等也紛紛轉發,歌曲視頻點擊量超千萬,網友紛紛留言:“四川加油,瀘定加油!”
曲藝作品常常短小精悍又充滿幽默感,和老百姓靠得近,接地氣,因此被稱作“文藝裡的輕騎兵”,這段時間不少曲藝工作者也積極投身社區抗疫一線,或當起志願者,或發揮文藝暖心的作用,豐富大家的宅家生活。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是中秋節,又是教師節。”9月10日下午,74歲的著名評書藝術家李伯清在抖音上發布小視頻祝大家節日愉快,他說今年的中秋節有點特別,並空手比個“月餅”手勢,當是送了月餅。網友開玩笑說:“這也太摳了!”之后,隻見李伯清慢慢拿出一幅幅自己這段時間居家畫的國畫,這些畫寓意節日快樂、疫情退散,網友紛紛叫好。
“現在大家最需要的是實時感受和陪伴。”哈哈曲藝社社長田海龍說道,他一邊和成員們一起創作曲藝作品,一邊和不少成員也變成“大白”,加入社區志願者的隊伍中。上午,他和醫護人員一起組織小區居民做核酸,錄入信息。下午,他就在小區巡邏勸大家戴口罩不聚集。他偶爾會拿出手機把自己的志願者見聞錄下來,做成充滿生活氣息的VLOG,另一方面哈哈曲藝社在疫情期間也創作展播了《不要搶菜》《抗疫》等曲藝小視頻,上線了網絡公益微課堂。
哈哈曲藝社裡的預備黨員、演員向雪飛創作拍攝的四川方言脫口秀《不要搶菜》,生動形象地勸大家理性購物,后又陸續推出《成都莫慌 出行正常》《菜市場正常營業》《做核酸 請帶傘》《志願者們都是誰?》《今天來當志願者》等作品。這些生動、接地氣、正能量滿滿的視頻收獲近400萬網友關注點贊。
在簡陽,還有一位身患肺癌,每天都要服用止痛藥卻仍然堅持著金錢板傳承的豁達老人——付勇太。8月31日,付勇太創作了金錢板《萬眾一心保平安》《不添亂》《居家就是做貢獻》等小段子,呼吁大家積極配合政府防疫政策。這段時間,社區的主要點位上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佩戴黨員徽章和志願者袖套,手拿小喇叭不懈地做宣傳。中秋節當天,他還專門為社區居民表演自編的金錢板《做了核酸好團圓》,為小區居民帶來科普,讓防疫生活多了一絲輕鬆快樂。
9月10日晚,工作人員黃凱迪興奮地和朋友分享消息:“《舞蹈風暴》人氣舞者,青年舞蹈家陳添也參與到我們活動裡啦。”當天正值中秋佳節,由成都市舞協等主辦的“我們的節日·中秋節”暨“以舞抗疫 共圓中秋”線上共舞活動,特別上線中秋影像集,視頻收錄數百人居家起舞抗疫的瞬間,陪網友共度這個特別的節日。
這個活動9月5日啟動以來,獲得全國200多位專業舞蹈工作者和群眾積極回應,他們自發創作居家起舞的近千個視頻,在短視頻平台的點擊量超300萬次。
四川師范大學舞蹈學院青年教師姜雨欣,是學校原創舞蹈作品《走祥雲》的女主角,這部作品曾獲得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提名獎。姜雨欣說:“作為舞者,我想在這個特殊又難忘的中秋節,豐富大家的居家生活。”穿上練功鞋,盤起頭發,姜雨欣在家中的瑜伽墊上翩翩起舞,並用手機記錄下來。舞蹈培訓機構戰旗美藝創始人羅瑩,也是活動的響應者。她特意找出一件粉藍色、有飄逸之感的古典服飾,伴隨著《但願人長久》的旋律,跳了一曲雅致的古典舞。“這支舞蹈也表達著我們的祈福,希望月圓、人圓、闔家團圓。”
著名舞蹈家馬承魁教授在北京聞訊,以一首《鴻雁》起舞發來祝福,他希望大家從肢體藝術中感受到舞蹈的力量:“無論經歷怎樣的艱難,我們一定能戰勝困難。”
專業舞者帶隊,不少文藝愛好者和市民也“接力”起舞,他們中有母女,有姐妹,有年僅6歲的小朋友,有退休工人,而更多的還是年輕人。
居家起舞迎中秋,舞蹈自然也要呈現傳統文化的主題。“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以蘇軾《水調歌頭》為詞創作的《但願人長久》為伴奏的樂曲,是本次活動中大家使用最多的音樂之一。此外,還有《長相思》《化蝶》《探清水河》《月圓花好》這些充滿古色古香風格的音樂,配上參與者的唯美古典舞,再加上素色輕便麻衣、端庄旗袍、五彩漢服等,展現出濃濃的中國韻味。
9月12日,四川省文旅廳又更新一批線上展演內容,提供為期7天,包括四川大劇院2022“惠劇蓉城”首屆惠民演出季優秀劇目在內的14場舞台劇、書法美術展等線上展演,“藝”起加油、“藝”起努力、“藝”起抗疫,川觀新聞四川雲·藝數平台也會進行全程直播。
新展播的內容,有四川省各地的優秀文藝作品,如四川人民藝術劇院的《金沙江上那座城》《蒼穹之上》、自貢市川劇藝術中心的《驚蟄》、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劇院的《龍門傳說》﹔還有省外的優秀舞台藝術精品,如內蒙古斬獲中國舞蹈專業最高獎項“荷花獎”、第十六屆文華大獎的舞劇作品《草原英雄小姐妹》等。
此前,從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歸來的大型原創川劇《草鞋縣令》9月2日當天就進行了線上直播,獲得600多萬人次關注,而在回到四川當天,還把藝術節中競演“文華大獎”的現場表演片段進行直播,分享給觀眾。受邀參加藝術節的民族歌劇《同心結》緊隨其后,9月8日,在順利完成北京展演任務的同時,也以“雲端演出”的形式,陪伴遠在四川的父老鄉親居家抗疫。
優中選優,四川還推出首批抗疫抗震主題作品,共計16個,類型分為歌曲、短視頻、詩歌、雜技、攝影、曲藝、美術等。有的作品用航拍鏡頭記錄下成都按下“暫停鍵”的珍貴瞬間﹔有的作品是藝術家居家隔空錄制而成﹔有的作品用高難度的雜技語言張開雙臂,搭起人牆,致敬抗疫工作者﹔有的作品用溫暖的歌聲歌頌抗震救災的生命奇跡﹔有的作品用筆墨丹青繪就希望與力量。
中秋時節四川還推出一場“中秋賞月雲連麥”,省文聯、省作協邀請文藝名家線上朗誦詩歌,還特別連線瀘定、綿竹的孩子和教師……這些雲演出也在川觀新聞陸續展播。此外,川觀新聞還推出夜讀等長期欄目,疫情期間陪大家夜讀文學作品“戰疫”,平時為大家的夜間生活送來一絲思考。(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婷)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责任编辑:admin)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