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时间:2022-09-21 16:30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69

  什么样的碳汇能用来交易赚钱呢?业内人士指出,可交易的碳汇量(碳信用)满足额外性要求,额外性是指通过人为额外的技术、资金等投入,相对于没有项目开发情景下所增加的碳汇量(相当于减排量)。依据相应的方法学开发项目,并满足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查(“三可”)要求,通过审定核证机构对项目碳汇量的核查之后,方可进入相应的碳市场交易获利经济收益。

  从国际视角来看,碳汇交易是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等国际公约,《京都议定书》明确了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控排目标,并设定完成目标的灵活机制即碳市场交易。其中清洁发展机制(CDM)是指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开展造林再造林等活动以增加碳汇,从而抵消其自身的碳排放。

  我国国内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始于2011年,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将林业碳汇作为一种合格的“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纳入碳市场交易。

  业内人士指出,在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当下,碳汇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凸显。

  “碳汇能力的提升是碳达峰后保障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也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保障。”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在近日召开的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碳汇和绿色金融分论坛上说。

  关于碳汇交易的价格,记者了解到,目前开展试点的地区多是根据国际碳交易市场行情和国内碳配额企业减排成本,会同环保和林业等部门共同议定的。

  国联证券分析师张晓春介绍,国际碳信用签发量中,林业领域占比最高,达到42%。我国区域碳排放权市场碳价大多集中在25-50元/吨,和欧洲碳价相比,或存在上涨空间。

  不容忽视的是,无论是从体制机制建设、产品项目推进来看,还是从价格上涨空间来看,当前我国碳汇经济整体还处于探索阶段。比如,碳市场上流动的项目均为存量项目。全国碳市场刚起步,相关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潜力有待进一步激发。

  郭青俊指出,在现在福建等地区域试点探索的基础上,要从碳汇计量监测方法、区域林业碳汇补偿机制、森林碳汇交易模式、林业碳汇价值实现方式等方面启动全国统一的“林业碳汇试点”工作,探索林草碳汇能力提升的最佳路径。

  张晓春预计,多方努力之下,到2025年和2030年,森林碳汇交易的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6亿元和1344亿元。

  作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一环,森林碳汇的发展才刚刚开始。业内人士表示,森林碳汇作为我国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绿色转型的重要路径,不仅能够带来经济效益,拉动绿色投资、促进绿色消费,还将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本文相关评论
栏目导航
相关搜索
最新标签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