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6日至1月20日,素有“世界经济风向标”之称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达沃斯举行。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德国总理朔尔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等52位各国政要和56位政府财政部长参会,刷新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历史纪录。“在碎片化的世界中寻求合作”,是本次会议的主题。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实践教授及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 肖耿:
“这个主题从历史上来看是非常难得的,因为在二次大战以后全球基本上是在一个合作的环境中,今年现实就非常严峻。”
2023年1月11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2023年全球风险报告》。报告显示,冲突和地缘经济矛盾已经引发一系列深度互联的全球风险。其中,生活成本上升、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地缘经济冲突位列全球短期风险前三位。
“在世界经济领域有三个重要的热点问题,第一个是俄乌冲突及其影响;第二个是美国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它会产生极大的溢出效应;还有一个是中国市场给中国机会,美国把中国作为威胁,但是对其他国家、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机会。”
根据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多位专家评估,2023年将是最不稳定和最难预测的一年。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表示,经济、环境、社会和地缘政治危机正交织成极其难以预测和不确定的未来,达沃斯年会应帮助确保那些肩负责任的人士不陷入危机思维。而2023年也正是风险和机遇并存的一年。
2023年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俄罗斯已是第二年没有出席。自从2022年2月起,俄乌冲突已持续将近一年。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最新预测,冲突已使全球经济损失逾2.8兆美元,超过法国两年的GDP总和。俄乌冲突的涟漪效应,将会在2023年继续发酵。
“俄乌冲突对世界经济格局一个直接的改变就是全世界的石油天然气分成了两块,美国本身在油气方面自给自足,所以美国不遗余力地在全世界的石油市场上做新的结构性改变,但是更重要的领域是美国想推动西方和俄罗斯脱钩,和中国也脱钩。”
2022年12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闪电式访美,美国总统拜登承诺向乌克兰再提供18.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欧盟也发出2023年向乌克兰提供超过180亿欧元、相当于190亿美元资金的承诺。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实践教授及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 肖耿:
“不确定性来自于美国的军工复合体,美国现在最大的一个危机是财政危机,他花太多的钱在军事国防、国家安全上。”
2022年,通胀迅速蔓延至全球,多个经济体物价水平创下新高。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物价指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升超过5%的经济体高达97个,超过10%的有51个。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通胀水平在2022年最后一个季度为8.2%,虽然有所回落,但仍高于市场预期。
在高通胀压力下,2022年美国进行了7次大幅度加息,截至2022年12月,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公布最新利率决议,将基准利率上调50个基点至4.25%至4.5%之间,达到15年来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美联储将2023年的利率中值预期由4.6%上调至5.1%。
“2022年美国进行了7次大幅度加息,这对整个市场经济的溢出效应特别大,特别对大宗商品市场。”
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占据全球交易比例的近40%。美联储的加息会带来连锁效应。《经济学人》指出,通胀是疫情大流行的后遗症,预估美国的衰退应会相对温和,而欧洲则将会遭受更为较严重的影响。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实践教授及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 肖耿:
“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它有一个好处,美元加息以后会吸引资金流入,美联储一方面不得不加息,但是如果加息加太多的话,财政赤字每年必须要还债的。”
在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影响下,2023年,粮食危机继续成为焦点。世界粮食计划署警告,2022年全球严重饥饿人口同比增加了一倍多,达到3.45亿人口。预计2023年,有53个国家和地区面临严重饥荒。
“粮食价格一度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因为它对全世界造成巨大的不确定性,很多国家就囤粮,同时还有化肥的生产和化肥的流通模式,都受到巨大的波动。”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实践教授及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 肖耿:
“因为美国和欧洲的对俄罗斯的制裁,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价格的波动再加上地缘政治的原因,中间的交易成本增加了。”
根据英国非政府组织报告显示,自2020年以来,最富有的1%的人攫取了所有新财富的三分之二。而2023年,这1%的新财富正在加速积累。
“非常大的食品和能源公司正在赚取超额利润,所有这些超额利润和正在发生的暴利行为,主要都流向了股东。”
在全球经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今天,“在碎片化的世界中”,全球应该去全球化还是再全球化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实践教授及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 肖耿:
“未来的趋势是各个国家都会关注供应链的安全,还有国家安全。在某些关键领域可能是需要脱钩的,但是在跟民生相关的领域,我相信它还是会全球化。”
1月15日到1月19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同时,访问瑞士。
瑞士并非欧盟成员国,但瑞士是中国在欧洲第9大贸易伙伴国,中国是瑞士在亚洲最大贸易伙伴。2022月前8个月,双边贸易额超过350亿美元。
“瑞士从和中国的经贸合作当中,它可以一方面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另外一方面又让自己的经济结构更加的多元化。”
作为中立国的瑞士,在今年年初也上演了一场重要的会面。1月18日,美国财长耶伦在瑞士苏黎世与中国副总理刘鹤面对面会谈。
近年,美国两党对华强硬共识持续强化,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持续在低位徘徊。展望2023年,美国商会预计,如果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将令美国损失1900亿美元。
“美国要努力打造一个脱离中国的供应链,那就让他去打造,像电动车、跟墨西哥的关系,当然我们跟拉丁美洲的关系也很紧密,所以这个世界是在往前走的。无论你想脱钩还是不想脱钩,都在往前走,各个国家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去更好的往前推进而已。”
2023年,以芯片为代表的半导体产品,将会继续是中美两国竞争的主要领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如果中美科技领域脱钩,全球部分国家可能蒙受高达8到12%GDP的损失。
1月18日,刘鹤与美国财长耶伦在瑞士苏黎世举行半天会谈。双方认为,世界经济复苏处于关键时刻,中美加强宏观政策沟通协调,共同应对经济金融等领域的挑战。
瑞士地处欧洲十字路口,这一次刘鹤访问瑞士的另一个焦点在于深化中欧的经贸合作。
在疫情肆虐、俄乌冲突持续的2022年,中欧经贸关系逆风而行。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前10个月,中欧的贸易额已达到7114亿美元,增幅达6.3%。中国继续保持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最先行动的是德国。2022年11月4日,德国总理舒尔茨连同多名德国经济巨头高管访问中国。
“德国最现实的问题,德国汽车公司要造电动车,电池从什么地方来?电池现在看来70%还是中国的,至少在权宜之计就得和中国进行合作,而且德国汽车品牌汽车公司最大的市场一直是中国,从中国也赚很多的钱。所以这个时候和中国的合作更多是一种互补性。”
“在德国总理舒尔茨访华之后,法国的企业界也清楚,中国是法国很重要的市场,特别是某些领域非常重要,比如说空中客车,如果我们买了空中客车的飞机,最大的获益者当然是法国。”
“在中欧的经贸关系方面,一定要打破所谓的‘新冷战’思维。欧洲国家的对外开放是比较均衡的,向北美开放,也向中国开放,也向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开放。内部自己也互相开放,不存在所谓的‘话语陷阱’,就是过度依赖中国的什么。”
展望2023年,新能源会站在风口位置。国际能源署的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能源投资达到2.4万亿美元,其中清洁能源投资额超过1.4万亿美元。报告指出,全球主要经济体也将在加大对清洁能源的财政扶持力度。
2022年,东盟经济表现亮眼,地区主要国家经济增速高于美国以及全球平均水平; 其中,截至2022年第三季,马来西亚录得9.32%的GDP增速。2023年,东盟将会成为全球经济的一股新力量。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实践教授及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 肖耿:
“整个亚洲特别是东盟,是世界经济目前的亮点,也是未来的亮点。因为这个地区从政治上来讲,是不太走极端的,相互之间都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
2022年,中国东盟贸易逆势增长,目前已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双向贸易额连创新高,2022年前10个月已达7984亿美元,同比增长13.8%。2023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的正式实施,将会带动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发展进入新时代。
世界银行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指出,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仅为1.7%,而发达经济体的增幅将从2022年的2.5%降至0.5%。而根据过去20年的经验,这种大幅下滑往往是全球衰退的先兆。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实践教授及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 肖耿:
“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贫穷国家,全球经济的萎缩非常致命,因为他们是没有任何缓冲余地的,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些国家的老百姓如果出现了危机,会有社会的不稳定,甚至是逃难,跨境的移民。”
在本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同步发布的《第26届全球企业领袖调查报告》指出,近4成受访企业总裁认为,通货膨胀、总体经济不稳定和地缘政治冲突是最大威胁。
外界密切关注,美国在通胀与鹰派央行缠斗不休下,一旦失业率大幅上升、消费动能锐减,很可能陷入停滞性通胀。
1月17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全年经济发展“成绩单”。初步核算,2022年中国全年GDP达12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3.0%,GDP首次超过120万亿元。
“所以今年我相信中国经济增长是相当乐观的,可能在6%或更多。就连大摩斯伯尔摩根斯丹利也预估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也在5.5%以上。”
(责任编辑:admin)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