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它是一战的延续,爆发根源在于一战没有处理好当时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又使矛盾进一步加剧。为摆脱危机而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德、意、日三国,相继发动了局部侵略战争,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争霸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地步的必然结果。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酝酿过程。德、日、意法西斯国家在英、 法、美绥靖纵容下,推行侵略扩张政策,首先在亚洲、非洲和欧洲发动局部战争,最后挑起世界大战。
1、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经济困难重重,而战败的德国利用英、法、美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依靠美国的扶植,经济再度超过了英法。
2、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德国和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而英、法、美继续坚持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这一阶段的主要事件是德国对波兰的入侵,并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将波兰占领。这场战争被称为“快餐式战争”,因为德国采用了新的战术及武器,如空降兵和快速突袭,使得波兰在短短的一个月内被德国占领。这一阶段的结果是德国在西欧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并且在战争中取得了显着的胜利。这一阶段导致了数百万平民和军人死亡,并且造成了大量的战争破坏。
这一阶段的主要事件是德国对英国的空袭和潜艇战,英国在这场战争中被迫守防。德国试图通过空袭和潜艇战给英国造成巨大的损失,以此来压制英国的抵抗力。
这一阶段的结果是德国在欧洲和北非扩大了其帝国的范围,并且在战争中取得了显着的胜利。然而,英国和苏联在战争中坚持了抵抗,没有被德国击败。这一阶段导致了数百万平民和军人死亡,并造成了大量的战争破坏。与此同时,美国在这一阶段还没有正式加入战争,但是他们已经在经济上支持英国和其他反法西斯国家,并在1941年12月7日,美国珍珠港发生日本袭击事件,美国宣布对日本宣战,开始了太平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扩大至全球范围。
在这一阶段,战争进入了全球化阶段,涉及到了北美、南美、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在这一阶段中,盟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也取得了重要胜利,包括:1944年美国军队收复了太平洋上的关岛和冲绳岛。1945年美国在日本的两座城市分别投下了原子弹,并在8月15日日本投降,结束了整场战争。这一阶段的结果是盟军取得了战争的最终胜利,德国和日本被迫守降,整场战争结束。战争期间全球战亡人数高达数千万,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损失,对世界和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次战争给世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战争历时六年多,遍及世界各地,消耗了大量财富,夷平了许多城市和村庄,无数生灵涂炭。这次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法西斯在战争中大肆屠杀无辜居民,毁灭人类文明,残暴本性暴露无遗。战争打败了法西斯,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得人心。这次战争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战争彻底打垮了德、意、日帝国主义,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使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开始崩溃;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在战争中力量得到壮大,为争取民族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战争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苏联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战后,中国等亚洲和欧洲一系列国家,在共产党领导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羁绊和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战争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战期间,为了战争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战后用于和平事业,大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存在于1922年至1991年的联邦制社会主义国家,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由苏联共产党执政。
苏联解体,是指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及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解体的事件。苏联解体分裂成15个国家。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原苏联在海外的一切财产、存款、外交机构、使领馆等由俄罗斯接收。
苏联在政治领域中由于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官僚主义盛行、严重脱离群众﹔思想理论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思想僵化,照抄照搬脱离本国国情,知识分子没有表达意见的自由﹔经济上,计划经济体制一统天下,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片面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收入分配长期搞平均主义,不承认私有财产也不尊重和保护一切私有财产与公民权利,违背国际历史文明的发展潮流,人民生活改善十分缓慢;外交上搞大国主义、霸权主义,干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内政,全面扩军备战,与美国争霸,消耗和削弱自身实力,加剧了国内动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admin)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