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青年”乐队追梦记
时间:2022-08-27 09:22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164

  “只听音乐,不会有人知道这是支‘心青年’乐队。”站在台侧的指导老师彭小康说。

  彭小康说的“心青年”,指有心智障碍的青年群体,多表现为智力发育迟缓、自闭症和唐氏综合征等。

  乐队主唱患智力障碍,其他成员有自闭症,普遍存在社会交往缺陷、情绪不可控等问题……

  201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彭小康接触到湖南省岳阳市忧乐心智障碍者家长互助中心。学过音乐的他惊喜地发现,很多心智障碍者有艺术天赋,他决定在这里组建艺术团。

  于是,小到7岁、大到40多岁的心智障碍者开始走出家门,在这里学吉他、尤克里里、非洲鼓、画画。

  艺术团里,小时候学过架子鼓的张明秋、有钢琴基础的陈泰燃、总爱模仿明星开演唱会的万士城、对节奏敏感的黄实,让彭小康印象深刻,他萌生了组建乐队的想法。

  “有人问我,这四个孩子是不是轻症,所以能被选上?恰恰相反,他们的情况其实都不乐观,选拔的唯一条件就是热爱音乐。”彭小康说。

  指导这群“心青年”之前,尽管彭小康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现实远比想象中的难。

  “自闭症孩子严格遵守着自己的‘规则’。”彭小康说,每次排练都要经历和他们谈判的过程。

  “当一切就绪,现场来了一条狗,4个人顿时紧张起来,4双眼睛直直地盯着狗。他们不看乐器了,唱歌也跑调了,观众也跟着懵了。”当时的彭小康又好气又好笑,他说:“从此得出个经验,演出前要确认没有狗。”

  对自闭症的描述中,有一条“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不大察觉别人的存在”。然而,一场场演出成就了他们的“高光时刻”。

  “台上的他们笑容洋溢,那是发自内心的开心和快乐。”张明秋的妈妈动情地说:“那一刻,我觉得,他们就是普通人。”

  如今,心青年乐队经常受邀演出,收入不仅可以养活自己,还为艺术团添置了设备。

  彭小康鼓励他们把演出感受记录下来。“欢呼的人潮”“舞动的荧光棒”“绚丽的灯光”……这些感受后来被写进了乐队原创歌曲《一颗流星》里——

  张明秋的妈妈和更多家长心中有了希望:“有一天,希望他们能像一滴水,和成千上万个普通人一起,融入那片浩瀚的星辰大海。”

  特别鸣谢:北京市晓更助残基金会融合中国公益项目、杭州自在空间工作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本文相关评论
栏目导航
相关搜索
最新标签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