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聂荣地铁四十五号线开工了吗?你必须知道!
时间:2022-12-28 11:51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84

  疫情致餐饮行业需求受阻,22年1-11月餐饮行业收入累计同比下滑5.40%。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2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较为疲软,22年1-11月累计同比下滑5.90%。其中餐饮行业需求在新冠肺炎感染人数增加期间下滑尤为明显:22年3-5月餐饮行业收入同比分别下滑16.38%/22.70%/21.10%,截止11月,餐饮行业收入累计同比下滑5.40%。

  逆境之下,餐饮行业迎来关店潮。根据餐企老板内参的统计,22年上半年多家餐饮品牌选择闭店或者歇业,其中贤合庄闭店270家、克里斯汀注销900多家分支机构。同时大型连锁餐饮上市公司中,亦出现关店或者放缓开店速度的现象,其中中式正餐类餐饮企业受损尤其明显:海底捞22年上半年大陆地区门店数量分别净减少19家,全聚德、老乡鸡、太二酸菜鱼等品牌均放缓了开店速度。

  现金流为王,餐饮企业多路径突围,中央厨房重要性凸显。现金流消耗巨大、客流量明显减少为餐饮企业疫情下面临的两大困境,在此背景下,各餐饮企业纷纷寻找生存之道:(1)部分餐饮企业通过不投广告费用、不过度包装、不过度使用调料、合理用工等方式缩减成本,打造性价比产品,如社区餐饮、团餐等;(2)部分餐饮企业试图通过差异化突围,打造新的概念满足消费者社交需求,抢占Z时代消费群体,如特色餐饮、新式茶饮等。但无论那种突围方式,各餐饮企业均以现金流为王,现金流充足是企业经营周期持续至行业需求回暖的重要保证,同时是企业进行门店拓张等投资的重要支撑。

  根据《2022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21年各餐饮企业成本费用在营收的占比中,除原料进货成本,人力成本在营收占比的均值高达21.30%,位居第二,房租及物业成本占比亦有9.90%。根据21年8月《食品安全导刊》中《浅谈我国餐饮产业链中央厨房中预制菜的发展趋势》一文,文中指出中央厨房具备突出的降本增效功能:(1)提升出品效率,减少人工成本;(2)降低后厨损耗率,行业平均后厨损耗率约5%-8%,部分餐厅实际损耗率甚至超过10%,中央厨房理论上具备把损耗率降低到1%以内的可能;(3)节约后厨面积,通常后厨面积占比约25%-35%,建立中央厨房能够省去后厨约60%的面积占用;(4)保证口味统一,提升食品安全。

  短期来看,我们认为23Q2有望迎来餐饮供需回暖。目前我国于12月开始优化疫情管控措施,感染人数出现爬坡,同时截至12月15日,地铁客运量同比19年降幅扩大,出行人数明显减少。综合考虑供需因素:(1)中国春节(23年1月22日)可能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消费者对病毒传播、医疗挤兑等风险的担心,可能会减少外出就餐频次;(2)餐饮企业以现金为王,面对投资回收期不确定的开店时间,餐饮企业更倾向于保留现金,等待疫情好转后的投资机会。同时参照美国新加坡经验,疫情管控放松、与病毒共存后约3-5个月,感染人数爬坡至小高峰震荡,之后开始明显回落恢复正常。我们预计23年4月之后,我国餐饮行业将有望进入需求端、供给端复苏的上行通道。

  中期来看,我们认为快餐、团餐以及高端餐饮恢复弹性相对较大。参考海外,22年3月15日新加坡政府宣布大幅简化防控措施,4月26日进一步放宽管控措施,进入与病毒共存新阶段。

  复盘新加坡的餐饮复苏进程:(1)整体来看,新加坡快餐店在此轮疫情中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3-4月疫情管控给放松期间,快餐店服务指数小幅波动后呈现逐步抬升趋势;(2)疫情管控放松、宣布进入与病毒共存新阶段后,新加坡餐饮服价格指数出现快速爬坡,消费力逐步复苏。反观国内,根据《2022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对21年餐饮行业投融资热点事件的统计,快餐小吃以及团餐供应链为最热门的投资领域,占比分别为23.80%、19.00%,我们认为疫情管控放松之后,快餐小吃以及团餐供应链有望表现出较大的复苏弹性。

  此外,疫情对高收入人群的消费力冲击相对较弱,参考21年3月以及22年8月,限额以上企业餐饮收入总额当月同比高于整体餐饮收入的增速,我们预计此轮疫情管控放松后亦有可能延续该现象。

  长期来看,我们认为餐饮有望开启新一轮景气周期,疫情或将加速连锁化发展进程。疫情影响下,餐饮行业近十年来的双位数高增被打断(10-19年我国餐饮行业收入CAGR为11.43%),22年距离19年的正常销售水平仍有缺口。根据wind一致预期,23-25年我国GDP同比增速分别为5.09%/4.85%/4.80%。我们认为餐饮行业低基数下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增速表现或优于整体GDP增速,行业规模复合增速有望恢复至5-10%的区间。从结构上来看,我们认为疫情加速餐饮连锁化进程,根据餐饮老板内参《中国餐饮经营研报2021》的数据,21年我国餐饮连锁化率同比提升3pct至18%。对比海外高达40-60%的连锁率水平,我们认为我国的餐饮连锁化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连锁型餐饮有望在餐饮新一轮景气周期中获取较大的增长红利。

  餐饮供应链本质是第三方中央厨房:食材加工程度持续加强、终端烹饪工序逐步减少。其中本文对口径的定义如下:(1)速冻食品:包括速冻米面制品(水饺、面点、汤圆等)、速冻火锅料(肉禽类、海鲜类、蔬菜类以及其他速冻食材)、预制菜。(2)复合调味品:指多种基础调味品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调配制作得到的调味品。(3)预制菜:速冻食材和复合调味料在工厂完成烹饪加工,餐饮企业或消费者在终端烹饪2-3分钟即可完成的一道菜。(4)冷冻烘焙食品:指烘焙过程中完成部分或全部工序后进行冷冻处理得到的烘焙产品,运输至下游销售端完成成品的制作和销售。上述食品大幅减少了厨师的人工费用、节省了厨房空间的租赁费,且提高了烹饪效率,将逐步替代新鲜食材+基础调味品的传统餐饮供应链。

  (1)从行业发展周期角度来看,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11-17年全球速冻食品市场规模

  CAGR为4.24%,17年全球速冻食品市场规模为1601亿美元。反观国内,前瞻产业研究院引用的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我国速冻行业近年来保持双位数增长,16-21年市场规模CAGR为10.71%,21年行业规模达1755亿元。(2)竞争格局角度看,根据日本冷冻协会的数据,19年日本冷冻食品市场CR3约63.45%,龙头日冷食品/丸羽日朗的市占率分别高达27.37%/20.93%(而安井食品21年市占率仅5.28%)。同时日本预制菜行业亦发展较为成熟,19年CR3 高达42.57%,而我国预制菜行业20年CR10仅14.23%。

  餐饮供应链与餐饮连锁化发展相互促进,行业景气度有望不断上行。目前我国餐饮供应链各细分品类渗透率均处于较低水平,其中预制菜、冷冻烘焙半成品以及复合调味料渗透率处于加速提升阶段,随着渗透率的加速提升,我们预计餐饮供应链赛道有望实现快速发展。我们认为一方面,餐饮连锁化率的提升催生了对餐饮供应链的需求,加速了餐饮供应链的发展节奏,同时另一方面,餐饮供应链的快速发展亦会助力餐饮连锁化的进程。

  1. 速冻食品:速冻食品行业尚处成长期,预计21-26年行业规模CAGR为10%+

  复盘历史,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我国速冻行业16-21年市场规模CAGR为10.71%,2021年行业规模达1755亿元。展望未来,在《餐饮供应链深度报告系列二:安井和三全具有强渠道力和产品力,有望成为行业龙头》报告中,我们从经济发展水平、餐饮行业发展状态以及速冻食品餐饮渗透率等多个角度分析,认为目前我国速冻食品尚处成长期,所处阶段与80-90年代的日本情况相似,并且预计未来5年(以19年为基数)速冻食品餐饮端/家庭端收入CAGR分别约为15%+/10%。当下时点,在B端餐饮供应链大趋势不改、食材标准化逐步推进以及冷链配送日渐完善,C端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家庭规模减小的背景下,我们仍然维持行业高景气度的判断。

  2. 预制菜行业:渗透率较低,预计21-26年我国冷冻预制菜行业规模CAGR20%+

  广义的预制菜行业包含所有可以简化原本工序复杂的菜系,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21年我国预制菜行业规模达3459亿元,19-21年CAGR为18.94%,26年行业规模有望破万亿,预期21-26年CAGR为25.39%(广义的预制菜行业口径)。若从冷冻预制菜的角度来看,根据中国食协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和前瞻产业研究院,我国预制菜行业16-21年市场规模CAGR为46.42%,2021年行业规模达397亿元。当下时点,我们对未来5年预制菜行业收入的假设条件和预测如下:(1)B端:在餐饮供应链大趋势不改、食材标准化逐步推进以及冷链配送日渐完善,我们预计未来5年预制菜B端收入复合增速20%+。(2)C端:由于疫情加快了预制菜的场景应用和消费者产品认知,且电商平台预制菜销量已经出现快速增长,因此我们提高对预制菜C端渗透率的预期,预计未来5年预制菜C端收入复合增速达20%+。

  20年我国复合调味料渗透率仅26%,预计21-26年行业规模复合增速有望超10%。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年美国/日本/韩国复合调味品渗透率分别为73%/66%/59%,而中国复合调味品渗透率仅为26%。根据我们的测算,21年我国复合调味料出厂口径的规模为1005亿元,随着B端餐饮连锁化率提升、C端家庭生活节奏加快,我们预计复合调味料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26年行业规模有望达1638亿元,21-26年行业规模CAGR超10%。

  九十年代,冷冻食品技术由西方引入中国,而我国烘焙行业起步较晚、渗透较慢。据我们测算,18年我国冷冻烘焙渗透率仅1.44%,近年来渗透率提升略有加速,但截至21年渗透率仍仅约5%,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参考烘焙行业发达的北美市场,20年北美地区冷冻烘焙渗透率高达70.47%,与我国饮食结构相似的日本,其渗透率亦有30.34%。我们认为我国冷冻烘焙渗透率有巨大的提升空间,预计随着我国冷冻烘焙渗透率不断提升,21-26年行业规模仍有望维持超 20%的复合增速。

  1.速冻行业龙头,市占率有提升空间。速冻食品行业尚处成长期,预制菜行业蓬勃发展。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引用的Frost&Sullivan数据,21年我国速冻食品行业规模1755亿元,16-21年CAGR为10.71%,我们预计25年规模有望达2749亿元,21-25年CAGR为11.88%;据我们测算,21年安井在速冻行业的市占率为5.28%,跃居行业第一,而19年日本速冻行业CR2近50%。安井管理能力优异、产品+品牌+渠道优势明显,逆势之下,有望加速收割行业份额;

  2.“OEM+代工+自产”多点布局预制菜行业,冻品先生、安井小厨、新柳伍多线并行。冷冻预制菜肴行业空间广阔,我们预计25年行业规模829亿元,21-25年CAGR约20.21%。公司通过多点布局预制菜业务,有望实现超行业平均增速,不断提升市场份额占有率,我们认为预制菜业务有望成为安井未来收入增长的重要支撑点之一;

  3.BC端渠道均衡发展,安井可通过渠道结构调整应对疫情扰动,疫情反复期间通过增加C端渠道占比,抵消疫情对B端需求的负面冲击。疫情期间,公司依靠强大的C端渠道优势,不断收割竞品市场份额。同时公司依赖B端渠道优势,有望享受疫后复苏带来的需求弹性红利。综合来看,安井收入端稳健性及弹性兼具,有望依靠产品渠道优势持续实现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1.公司产品创新力强、渠道拓展空间大。公司ROE在11-20%,相比安井(15%+)和立高(20%+)较低。随着产品渠道结构改善、新建产能投产,公司ROE有望提升至20%+。从其核心竞争力的角度看:(1)公司管理层团队系思念出身,具备销售、财务、管理等多方面人才;销售团队薪酬水平较高、人均创收高。(2)产品创新力强,打造油条、芝麻球、蒸煎饺、地瓜丸、挞皮等多个亿级大单品。(3)渠道绑定核心客户与经销商,拓展空间大。

  2.公司渠道持续扩张,收入增速有望维持20%+。公司22H1直营/经销占比34%/66%。

  (1)直营渠道:预计22-24年收入复合增速15%+。其中,核心客户百胜新品开发快,对应收入增速10%+;面对其他大B,公司成熟品类扩展新客户、新开发客户加强品类拓展,对应收入增速20%+。(2)经销渠道:预计22-24年收入复合增速30%+。扶持大商拓展早餐团餐渠道:渠道价盘稳定,利润分配合理,保障铺货顺利进行。

  3.行业格局较为分散,公司市占率提升空间较大。根据Wind和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测算,21年B端速冻米面行业收入CR3仅22.51%,前三安井/三全/央厨市占率仅7.79%/7.78%/6.95%,行业格局较为分散。我们认为公司通过渠道以及产品优势有望实现市占率的稳步提升。

  1.冷冻烘焙行业景气度高,未来十年行业规模有望超1400亿元。冷冻烘焙是烘焙供应链,终端简单烘烤即可食用,本质是替代人工现烤的工业化食品。(1)借鉴全球:20年北美/欧/亚/日/全球冷冻烘焙在现烤烘焙渗透率70%/28%/35%/30%/29%。(2)中国:21年冷冻烘焙行业收入110.77亿元,渗透率5%。对标全球预计31年渗透率25%,测算得31年我国冷冻烘焙行业收入1436.53亿元,复合增速29.21%。同时行业集中度提升空间大,龙头市占率有望超20%。21年我国冷冻烘焙行业CR4达36.27%,立高市占率15.51%。长期来看,随着龙头规模效应释放,中小企业有望被逐步挤压,我们预计我国龙头市占率有望达到20%以上。

  2.长期来看,公司改革稳步推进,期待行业景气度恢复后释放业绩弹性。公司立足三方面进行改革:(1)组建供应链中心:根据我们发布的立高深度报告,供应链效率是冷冻烘焙竞争核心要素,也是立高的核心竞争力。公司组建新的供应链中心架构,供应链效率优势有望进一步提升。(2)渠道融合:公司多个省市试点渠道融合效果已显现,将推动二三线渠道加速下沉,以及提高销售员工人效。(2)组建产品中心:公司组建集团层面产品中心,将新品研发责任细分到个人,推动研发流程标准化,且加大研发人员激励力度,公司新品推出速度有望加快。

  1.C端市占率加速提升,改革红利稳步释放。从行业角度来看,今年C端复调行业竞争趋缓:(1)供给端中小厂商大面积出清。回顾21年,C端复调因需求明显走弱、供给尚未出清等原因,行业竞争明显加剧,中小企业在成本压力、现金流紧缺、产品品牌力较弱等影响下,逐步退出复调行业,为22年行业发展创造了较为宽松的环境;

  (2)需求端受疫情影响,家庭消费同比增加。22年疫情反复,C端需求同比走高。从公司自身而言,公司21年对组织架构、渠道、产品等各方面进行改革优化,22年改红利开始释放,不断收割市场份额,营收表现亮眼。据公司季报,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9.09亿元,同比增长36.58%,远超行业增速,市场份额加速提升。

  2. 布局餐饮供应链业务,长期增长空间可期。从公司的渠道结构来看,C端渠道为天味食品的核心渠道。根据公司22年三季报,22年前三季度定制餐调业务营收占比为9.68%,营收同比增速为4.85%。尽管疫情影响下,公司餐饮业务暂未明显放量,但公司对餐饮渠道高度重视,成立了餐饮事业部,同时积极投资上下游产业链。根据粮油调味营销以及上海麦金地集团资讯,22年11月天味食品投资团餐企业上海麦金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我们认为随着餐饮需求恢复、团餐业务的回暖,公司凭借强产品力,有望实现餐饮渠道的加速布局,长期增长空间可期。

  如果经济增速放缓幅度超预期,居民消费支出水平增长放缓,消费行业整体将受到影响。

  虽然疫情目前得到有效控制,市场恢复较好,但国外疫情目前并未得到有效控制,仍存在不确定性因素。

  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质量越来越重视,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将对企业甚至行业造成较重的打击。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本文相关评论
栏目导航
相关搜索
最新标签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