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报作为美的文化的传播载体,记录了美的企业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精神文化风采,成为美的人心中重温美好、珍惜今天、期待明天的最佳见证。
《美的》报在组织中作为企业内刊而存在,富有极强的生命力,它发挥了它的文化使命,将一代代精神永存与墨迹之间。
企业内刊肩负着的责任不仅仅是随着时间衍生出来的企业成长事件,还有那生生不息的文化。
因此我们需要制作一本属于组织自己的集体记忆库,从过去到现在,让文化的点滴跃然于字句之中,存储于可视的载体上。
企业内刊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是组织成长时间线的记录载体,它还能够成为组织信息上通下达的平台、企业文化传播的载体、企业品牌营销的窗口。
组织越大,高层与基层员工的之间连接就越难,可高层并不是飞在云端的角色,他们需要向下看需要了解也需要向员工传达一些价值理念,需要偶尔向员工说说心里话。
内刊作为组织信息平台,避免了公文式通告式内容表达的严肃性,让声音与声音之间的距离更加亲近,员工也更乐于观看。
企业内刊是记录企业成长的媒介,在这成长风云变化的岁月间也将组织内的文化演变发展,逐渐形成一套体系。
这是企业文化可视化的一种呈现方式,将企业文化的采集、提炼与传播的成果进行动态展示与积累。
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和名片,内刊中所包含的各种小故事是企业组织和员工的精神百态,有着独特的魅力。
内刊作为一种文化载体,通过图文形式涌现出来的理念、思想或风尚,在组织中形成和拥有了一定的文化价值。
从阅读到生活的咫尺之间,内刊作为中转站的角色,可以帮助员工习得经验、承担责任、做出行动。
所沉淀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力量是其他载体所不可比拟的,因此需要放大企业内刊的文化价值,让内刊成为组织文化的缩影,让有温度的企业文化深入人心。
特色化是企业内刊创办的第一特性,没有特色会让企业内刊丢失掉属于它的更多价值。
特色化的方向其实就是组织要意识到在内刊中注入企业文化是必要条件,这是一种双向互动关系。企业文化为内刊注入独特魅力,内刊也为助力企业文化的传播。
内刊还要拥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才能尽可能地拥有长长久久的生命力和鲜活度。
时代性要求企业内刊不能固步自封,要跟上时代的洪流,拓展和抓住热点的趋势,用新潮的方式加强与读者的深度链接与互动。
归根结底,企业内刊是要为组织服务的,因而企业内刊的创作和编辑要求是以组织为第一原则。
要精准匹配企业话题和长远着眼于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从问题、事件、故事中挖掘文化,让内刊成为企业文化传播的最佳推手。
内容需要和企业发展战略合拍,要深入挖掘员工故事素材,要调研员工阅读喜好,以此为基础扩充选题内容,再用生动的图文润物细无声的正向影响员工。
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导致受众在观看某一内容的专注度降低,因此纸质报刊不具有时间上、空间上以及成本上的优势。可以选择增加线上发布渠道,既加大了内刊的传播广度,又方便员工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
不要将创刊视野停留在只是为了有一本企业内刊上,这样的企业内刊不具备情感,也无法承担责任。企业内刊应该是积极的、正向的内容创作,要主动引导员工各抒己见,让文化在这一过程中融合地更加具象化。
这里的导向其实更多的是一种作为媒体的“态度”问题,在办内刊时,要抓紧内容的政治导向、思想导向、价值导向、学习导向、生活导向、审美导向等各个层面。
在这个信息爆炸、阅读碎片化、资讯快餐化的时代,坚持去运营一本有深度、有温度、有态度的企业内刊,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美的》报做到了。
在三十周年之际,《美的》报限量发行500份三十周年纸质报刊,希望能通过印刷纸质刊物这样“复古”的举动,把这一份传承下来的感动,化作有重量的实物送给大家。
今天,一节文化课帮大家争取到了5本限量版纸质纪念刊,免费赠送给大家,和大家一起见证关于《美的》报的三十年。
在本篇文章右下角点击“在看”按钮并在评论区留言#你认为《美的》报内刊为何具有生命力?或#你的组织是如何创办企业内刊的?
我们将会从评论区抽取5位幸运儿,每人赠送1本《美的》报三十周年限量版纸质纪念刊~
(责任编辑:admin)关键词: